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95654
大小:69.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_以中图版必修2_城市化_为例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例精品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郭芳英名师工作室(518172m摘要:本文以“城市化”第二课时课例为载体,通过情境导思、活动探究、拓展提升等教学环节,以图文情景材料为背景,以开放性设问为引导,让学生体会并感受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究治理“城市病”的可行措施,以落实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实践;城市化;人地协调观20人地协调观内涵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四大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价值观,也是地理学中
2、最核心的研究主题和思维视角。―、课程标准解读本节课程标准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本课时的落点是“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程标准中的行为条件是“运用有关资料”。因此,教学中和课后评价方式均精选案例,选取以学生身边可感的生活典型案例为依托;行为动词为“解释”,要求学生达到理解认知水平,从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评价的要求来看,应达到水平层级三;行为内容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含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
3、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素养水平层级来看应达到水平层级四。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为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同时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分析地理现象的—般思维方法。具体目标如下:结合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结合实例,探究“城市病”的解决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建构案例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初步构建形成信息获取、分析、归纳、辩论等思维结构的地理素养。二、教学设计思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中图
4、版地理教材第2章第2节“城市化”第二课时的内容,课堂设计思路及主要流程为:目标驱动一情景载体一问题导向一活动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目标检测。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圳海绵城市”为例导入,建立区域认知思维,通过分析城市化对水文、气候等的影响,运用综合思维建立人地协调观念,通过实践,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当中,使地理课堂呈现“形散神聚”的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节课依托学生熟悉的城市为案例,采用“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两种策略。三、课堂实施过程1.情境导思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5、对内容进行创新编排,本节课以当前地理热点现象“深圳海绵城市”进行情境创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_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图1海绵城市農12〇18年第2期“释放”并加以利用。这种“生态治水”的新方式,突破了“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通过将学生“放”到情境中,观察图1显示的绿色屋顶、生物滞留、透水路面、雨水再生利用、森林、湖泊、雨水花园等信息,思考这些事物的具体作用;通过合理设置“海绵城市”出现的背景依据和城市化
6、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问题,引入本课主题——课例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前沿。1.活动探究探究1:城市化对水循环环节和气候的影响(如表1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合作——展示分享——总结归纳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表1情景探究与展示材料1:“地面硬化”是指城市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道路变为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道路材料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2017年6月,“苗柏”台
7、风过境,致深圳全市55处内涝积水。水循环示意图(如图2材料3:城市化会产生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热岛效应(如图3夏季午后郊区城郊居民区商业区市中心居民区公园城郊居民区农田图3热岛效应结合材料,设置三个问题引发思考:①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地面硬化会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并说明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②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③推测城市化可能对城市降水产生的影响学生分组对三个问题提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采用先自主学习、后交流探讨的方法,再请小组长分别展示合作成果,不同小组之间对成果提出质
8、疑并纠错,教师对学生成果进行小结:①“地面硬化”对水循环各环节产生的影响为:蒸发、蒸腾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下渗作用减弱,地下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增加。“城市内涝”与地面硬化率高,影响下渗作用,地表径流增大,汇集速度加快有关。同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城市内涝”与排水系统不完善,湖泊等湿地减少导致对河流调蓄功能下降等有关。②城市“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工业、交通等排放了大量的C〇2和废热,〔〇2有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导致气温上升。③城市化可能使城市中心地区降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