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ID:4429031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_第1页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_第2页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_第3页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2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持续小剂量未分憾肝索来治疗严重的脓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从2012年6月一2013年5月期间在ICU的住院患者共有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丁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的抗感染与综合治疗,肝索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增加使用小剂量的肝素在稀释以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1周。该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和治疗以后都进行APACHEII指标评分,并统计全部患者28d的病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3.6%;高于肝素组患者(23.8%)o但该

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患者治疗以后的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和治疗以前对比,评分值显著下降(P<0.01)o结论通过静脉持续注射小剂量的未分憾肝素也具有少出血、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医学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脓毒症;危重症;肝索[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2(b)-0046-02脓血症在初期主要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会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上认为血液在活化的血管内发生凝血是引起发病和死亡的因素[1

3、]。虽然在严重患者屮约有30%〜50%的会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但是全身感染者中,凝血连锁反应具有早期性和普遍性。所以,抗凝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脓毒症患者的产生率和致死率[2]。为探讨分析采用持续小剂量未分饱肝素来治疗严重的脓毒症患者的效果,该研究2012年月6-2013年5月通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持续静脉注射小剂量的未分憾肝素,在临床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研究收集该院ICU的住院患者共有42例,全部被确诊符合严重脓毒症就诊标准,并且排除了以下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曾经做过器官移植的患者;经常使用抗凝类药物患者,有增加出血倾向

4、的患者,血小板指标PLT<30X109/L;存在凝血功能紊乱患者;存在脑动脉瘤症状患者;具有严重的脑外伤与脑以及动脉畸形病患者;或者患有严重的慢性肝病患者[3]。按照随机的原则,把全部患者分成肝素组与对照组各21例。肝素组女性患者共8例,男性患者共13例;年龄在36〜88岁Z间,平均的年龄是(64.6±12.7)岁;对照组女性患者共9例,男性患者共12例;年龄在31〜90岁之间,平均的年龄是(69.7±16.3)岁。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治疗前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和全身感染相关器官的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5、1.2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标准的抗感染与综合治疗,肝素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增加使用小剂量的肝素在稀释以后,以5〜10"(kg・h)的速度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时间为1周。该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前和治疗以后都进行APACIIEI1评分,并统计全部患者28d的病死比率。1.3统计方法该研究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x2检验。2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的共7例,病死率为33.3%;高于肝素组患者(死匸的共5例,病死率为23.8%)o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9,P二0.

6、254>0.05)。肝素组患者治疗以后的APACHEI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杲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和治疗以前对比,评分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在不良反应方面,肝素组患者共有3例是在气管切开位置存在出血症状但在减慢注射速度以后即逐渐好转。也没有严重出血和内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讨论目前,医学上逐渐阐明了脓毒症导致凝血紊乱的机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全身炎症反应能够激活凝血系统:首先是促炎症介质,比如说口细胞介素6能够将核转录因了激活,进而使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在内的炎症细胞提高表达和释放组织因了,进而开

7、启外源凝血系统[4]。细胞损伤后会翻转细胞内膜的氨基酸,使其暴露进而促进凝血;最后炎症反应会对血管内膜形成损伤,暴露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组织,进而启动内源凝血系统[5]。凝血机制被激活后,会消耗大量的抗凝物质,最终无法遏制出血现象[6],也即是发生DIC,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理,临床上先后试用了一些抗凝药,结果发挥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肝素抗凝作用明显,除了这一强大的作用外,还具抗炎作用如拮抗TF,诱导TFPI释放,防止白细胞聚集和粘附;抑制激活补体系统;阻止有害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保护;维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些作用都提升了肝素具有的抗

8、炎能力和抗凝作用,与治疗脓毒症的要求十分相符[7]。该研究表明,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