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MCu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MCu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体会MCu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体会摘耍目的:评价MCu宫内节育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28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随机分为2组,分别置放MCuIUD,TCii380AIUD各140例,随访观察。结果:MCuIUD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副反应低于TCu380A,两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V0.05)。结论:MCuIUD脱落率低,副反应低,放置时期长,价格适中,普通老百姓易接受。关键词MCu;IUD;临床应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目前主耍采用的长效避孕方法。具有安全、经济、有效的特点,但置入后rtr于iud的制作材料,构
2、型设计耍与宫腔形态及其生理收缩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脱落,带器妊娠,副反应等问题,影响了IUD的使用效果。为了评价MCu宫内节育器的可接受性和临床效果,文本就2004年来站放置宫内人节育器的280名育龄妇女进行了24个月的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年1月一2006年1月在本站放置育龄妇女2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放置MCuIUD,TCu380A,IUD。要求置器者身体健康,年龄在22-33岁。月经规律,白带常规检验正常,宫腔深度6.0-9.0cm,无放置IUD禁忌症。1.2IUD1.2.lMCuIUD辽宁省鞍山
3、爱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铜表面积110m❷。1.2.2TCu380AIUD,由吉林以平市医疗器械厂生产,铜表面积380m❷。1・3方法放置吋间为月经干净后3-7天,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深度V9・5cm即时放置,止常产后3个月,剖宫产后半年,哺乳期排除早孕,无防护措施的性生活后5天内。于术后1、3、6、12、24个刀进行随诊,了解置器者的自觉症状,观察脱落妊娠,因症取出,继续使用情况。并采用T检验和生命表法统计。2结果2.1一般情况对两组对象的年龄孕次、产次、宫腔深度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两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x+S)2.2
4、使用效果两组对象放置IUD的使用效果见表2表2两种IUD使用效果比较(生命表法%)2.3带反应发生情况置器后第1个月副反应主诉较多,3个月明显减少,且症状减轻,12个月逐渐消失。MCuIUD,TCu380A依次为疼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出血,口带增多见表3O结果显示MCuIUD腰腹疼痛率最高。表3两组IUD放置后24个月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爱母IUD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IUD是近年來使用最广,讨论最多的IUD,经临床使用带器妊娠、脱落、因症取出率明显低于TCu380A,结果显示,MCuIUD使用效果续用率高。MCuIUD的结构独特,如一开放的弓,顺应
5、了子宫腔的形态,且支架弹力强、光滑、纤细,可随了宫的缩舒而收放,不宜嵌顿、移位和脱落[[1]。据文献报道,Cu2+抗生育效应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其在宫腔低部的浓度而不是整个宫腔中的浓度。MCuIUD在弓形支架的两端压两个铜粒,置放于了宫角部,在输卵管开口处形成高浓度Cu2+
6、X,有效地干扰了精子进入和胚胎着床,提高了避孕效果[1]。经过24个月的随访观察说明了MCuIUD发生杲常出血量少,其原因可能与爱母IUD的构型设计与子宫腔形态显顺应性,支架柔弱,弹性高及铜表面积小,且铜粒局限在宫角部,与子宫内膜接触面小而减少月经异常出血等副反应的发生。TCu380A
7、IUD带有尾丝增加了上行感染和对宫颈的刺激,故白带增多发生较多。而MCuIUD无尾丝,降低了上行感染和宫颈的刺激,故低于TCu380AIUDo但爱母IUD腰腹疼痛症状发生率较高,尤以剖宫产致子宫狭长,子宫纵轴过度偏左或偏右发生率高[3]。本文中3例均在放置后24小时内,因腰腹疼痛不能耐受而要求取出。年龄在25岁以内,哺乳期,月经未复潮,宫腔<7cni。分析可能由于MCuIUD硬度大[4],两角跨度大,不易变形,对子宫肌层的机械性压力大,•且MCuIUD两端重,臂硬加之青年妇女了宫敏感性高[5],致使了宫收缩时刺激宫壁产&疼痛。在使用过程中,鉴于MCuI
8、UD构型特点,注意选择适宜人群,腰腹疼痛症状表现率明显减少,笔者的经验是放置对象应选择了宫宽度大的妇女。对于子宫偏小,哺乳期,月经未复潮的妇女;年龄在23岁左右,宫腔V7cni者;剖宫产史或子宫纵轴过度倾斜或过度曲屈不易复位者不宜选用。MCuIUD对于子宫腔较宽,且多次置器失败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其次在放置MCuIUD过程中,退出导管速度宜缓慢,否则会使IUD急速弹出张开,导致腹部不适或疼痛。在使用的过程中笔者体会到,放置成功的关键是:正确的放置技术+节育器构型特征+个体因索。只育这样,才能达到减少脱落降低副反应发牛的预期效果。参考文献[1]金春香,
9、叶玉琴,潘慧琴•放置爱母IUD24个月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