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284813
大小:85.7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0
《認識研究倫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認識研究倫理林天祐台北市立師院國教所副教授構思硏究問題、探討相關文獻、從事硏究設計、依據硏究設計蒐集資料、分析及討論硏究結果、以及提山結論與建議,是進行教育硏究的重要步驟。要瞭解一項硏究的優劣,大致可以從這幾個項目去評估,評估的標準則牽涉內容的重要性、正確性、清晰性、可行性、客觀性、創發性、以及正當性,其中最後一項通稱爲硏究倫理。硏究倫理係指進行硏究時必須遵守的行爲規範的意思,是目前國內教育硏究比較不受重視的一環。隨著人權意識的高漲,以及教育硏究的普及,硏究者如何確切瞭解硏究倫理,以避免與硏究對象及相關人員發生衝突,並提升教育
2、硏究的品質,實應未雨綢繆,列爲要務。本文探討教育硏究常用之以人爲對象的硏究應遵守的倫理規範爲範圍,介紹教育硏究學者、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簡稱APA)、美國公共意見硏究協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PublicOpinionResearch'簡稱AAPOR)、美國聯邦衛生服務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簡稱HHS)、以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校區(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
3、falo,簡稱SUNY/Buffalo)所訂的硏究倫理準則'以供借鏡。_、教育學術硏究倫理教育硏究經常牽涉到觀察或測量人的行爲或特質,藉以瞭解教育的現象,因此教育硏究學者特別注重以人作爲硏究對象時應遵守的規範。教育硏究學者在從事教育硏究應遵守的規範方面,意見頗爲一致(例如:吳明清,民83;Fraenkel&Wallen,1996;Redestam&Newton,1992;Tuckman,1994),主要包括尊重個人的意願、確保個人隱私、不危害硏究對象的身心、遵守誠信原則、以及客觀分析及報告等項。(-)尊重個人的意願從事以人爲對
4、象的硏究,對於硏究對象的正常作息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干擾,基於保障個人的基本人權,任何被選爲硏究對象的個人,都有拒絕接受的權利。換言之,未經徵得當事人的冋意,硏究者不得逕行對其進行硏究,即使徵得冋意,當事人亦可隨時終止參與。在尊重個人意願的準則之下'從事教育硏究時應注意做到下列三項。第一是避免蒐集非必要性的意見或非必要的個人資料;第二是儘可能不要個別記錄每一個人的每一行爲反應或意見;第三是必須尊重當事人或其家長(監護人)的意願,如當事人缺乏參與意願'則不可勉強。(二)確保個人隱私爲保障同意接受硏究者的私人興趣及特質'進行教育硏究時
5、要遵守匿名(anonimity)及私密性(confidentiality)原則,前一項原則是抬硏究者無法從所蒐集到的資料判斷出提供此資料的個人身分'後一項原則是指外界無法探悉某一特定對象所提供的資料。透過集體整理與分析資料的方式,以及以代碼替每一筆資料的身分可以做到匿名的原則。爲遵守私密性原則,在硏究完成之後,硏究者應儘速毀去原始資料的對照表;如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則應附回郵信封由塡答者個人自行寄回,而不要透過他人或集體寄回。(三)不危害硏究對象的身心不危害硏究對象的身心是進行教育硏究時最爲重要的一項倫理規範。硏究者有責任及義
6、務確保每一硏究對象在硏究進行過程中,不會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傷害,包括造成身體受傷、長期匚、理上的不愉快或恐懼等。除非有充分的理由支持硏究的結果對於教育將會冇重大的貢獻,任何可能造成這類傷害的硏究,是不容許的。另外,在硏究設計時,硏究者應慎重考慮,如何減低其他可能造成暫時、輕微的生理、心理上的影響。(四)遵守誠信原則許多教育的硏究,尤其採取實驗的方法時,有時必須善意欺騙硏究的對象才能進行,例如隱瞞自己的身分、硏究的目的、硏究的程序等。欺騙基本上是不道徳的行爲'不僅不符合硏究倫理,更違反了社會規範中的誠信原則,也可能對硏究對象造成
7、不愉快的後果,不可不慎。誠信原則的遵守規範有三項:第一是儘量選擇不必隱瞞硏究對象的方法,來進行硏究;第二是如果確實沒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必須有充分的科學、教育、或其他重要的硏究理由,才可以使用隱瞞的途徑;第三是如果不可避免使用隱瞞的途徑'事後應儘速向硏究對象說明原委,但在說明時要極爲謹慎,避免讓對方留下「受騙」的不愉快感覺。(五)客觀分析及報導前四項倫理信條目的在規範硏究者,確實保障硏究對象的基本權益,冋時教育硏究學者對於如何確保讀者的相關權益,也有一定的規範。這方面的規範主要包括硏究結果的分析與報導兩項。在結果分析方面,硏究者
8、應客觀的將所獲得的有關資料'依據硏究設計進行客觀分析'不可刻意排除負面的以及非預期的硏究資料,使讀者能完整的掌握硏究的結果。在結果報導方面,硏究者有義務將硏究設計的缺失及限制詳細條述,使讀者瞭解硏究的可信程度。二♦美尤、理學家倫理信條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Psych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