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ID:44216248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_第1页
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_第2页
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_第3页
资源描述:

《溯本求源,关注人性——由“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培计划”陕西省从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2010)初中语文主题研修成果作业溯本求源关注人性咄“文学四要素”谈初中议论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718411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马蹄沟镇九年制学校薛向阳通过本次“国培计划”的学习培训,笔者收获颇人。在不断的口身学习基础上,在前面四次作业完成及与诸位同仁探讨的基础上,主题研修作业在脑屮渐渐成形,遂将题日拟为现在的样子。首先还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以便提高。一、选题的原因《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议论文教学的定性与定位对议论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甚巨“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

2、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口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详见《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实际上对这句话稍加解析我们就能发现,初中语文对于议论文的教学,是程序性的(回答怎样的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的(回答什么的知识)。①而初屮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思维品质更是决定了议论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效果。②我很赞同王漫老师讲的学生对议论文解读过程的分析与判断。日常状态下,我们教师也好,我们学生也好,读议论文,是想获悉作者的立场观点;进而,要么被作者说服,要么心生疑窦,对作者的观点或论证产生质疑。获悉观点的过程,也是思考质询的过程。③可是过去那种僵化的“三要索”“三

3、段论”模式和“论点先行、论据求证”的教学思路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解读文本的实际心理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恰恰相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议论文文木的解读实效,对其思维品质发展也无助益。而这样的失误实际上也是由于过去我们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不力、对“文学四要素”认识的不清楚产生的。“文学四要素”及其启示(-)文学四要素1、作品艺术作品本身(彳、指口然物,也彳、是物质产品,应是意象思维的结晶——笔者注)2、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生产者3、世界一个直接或间接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4、欣赏者听众、观众、读者四者的关系示意如下:世界I作品/艺术家欣赏者根据这个示意图

4、,我们发现,作品是处于屮心位置的耍素,其联系着产生作品的世界、创作作品的艺术家及欣赏作品的欣赏者。④(-)启示1、抓住作品这个中心初中议论文教学,就是从文本出发,围绕文本,并以文本的解读为旨归的活动。一句话,我们要提高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效果,就不能脱离文本。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发现,很多老师(有时候也包括我自己)在宝贵的40分钟里,竟然拿出一半以上的时间大讲特讲作者的生平、文本的写作背景,又在下一•课时更显宝贵的40分钟里,乂拿出另一半时间让学生或者干脆自己将感想大舒特舒,以为这就是拓展延伸,沟通内外。具实这种抛开文本的介绍也好,所谓的拓展延伸也

5、好,都是空中楼阁,不堪冋首的。我们不止一次发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读书的时间占了很大的比例。有的老师甚至就是以读串讲的,虽然方式似显传统,可是教学的成效却好——而我们耍的是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不是教师花花绿绿的作秀。对于听课,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一定不会陌生。对于生逢盛世的我们在畅享现代化的同时,也发现有的老师竟能够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出示二三十幅PPT,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连听课的老师都产生了视听疲劳,谈何一个接受能力与水平非常有限的学生?初中议论文教学,就应紧紧抓住文本这个中心,使学生在读文中理解文本的符号层,进而理解文本的意义层;再由文

6、本的语义层,进而欣赏文本的艺术美。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搞清楚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次是理解文本讲了什么内容,再是文本是怎么讲这个问题的,最后是这个文本的美学价值。比如《中国人失掉口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了。解读这篇驳论文,第一学生肯定要问,先生因何而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具实我们也耍让学生明白:先生因何而作?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将本文的“虎狼”找出来了——目标锁定了。我们中医先讲的是辩证,而后才是施治。没有找准日标,何以发力?认识到先生是痛感于一些人的玩物丧志、终将沉沦

7、而作,是以劈歪理邪说,以正视听,以振民心。其次,学生肯定想知道先生为什么认为所谓的“屮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是错误的?先生的看法正确还是所谓的论调正确?当时当地,持那样论调的人多吗?都有些怎样的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來这样的悲观论调的?那他是如何去批驳的?这些既是木文的重点,也是木文的难点。学生不是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如何去论证的,他先要搞清楚的是:先生的看法如何、先生是如何批驳那些悲观论调的?尤其是在搞清楚了基本的思想内容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搞清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驳论方法,并能分析其高明之处。这个时候,学生也可以分出先生

8、的论点(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先生认为的错误的论点)以及先生是如何去批驳的。最后,实现课内外结合,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资料,二是选择一个错误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