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

ID:44187020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9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_第1页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_第2页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_第3页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_第4页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景情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景情关系一、鉴赏思路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一般是先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然后分析这样的景又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情的特点),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1、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

2、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2、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 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 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3、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答题本质:情与景的关系这一题型,本质上和意境题一样。思路:关系+景象+氛围+情感例题精析      古意 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纤手废裁缝,曲鬓罢

3、膏沐。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二、鉴赏练习就景与情的关系看,任何借景抒情古诗,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一言

4、以蔽之,即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景交融不是一种手法,而是一种效果,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情与景究竟是如何交融的,即景与情以什么关系形成交融。1.想一想,理一理(问题)的情况有哪几种?(总结)分三种: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以景结情。2.试一试指出下面诗歌的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

5、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作者触景生情,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解析: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融情于景(寓情于景)③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解析: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接下去两联写离别的深

6、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感情真挚。最后以“萧萧班马鸣”作结,以景结情,用两匹马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烘托出诗人的缱绻情谊。(尾联以景结情,使得全诗情景相生)3.辨一辨(问题)这三种关系究竟怎么区分?(总结)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又可叫作“移情入景”,或者“寓情于景”。这样的诗篇,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

7、者的感情、寄托、抱负。触景生情(先景后情),融情于景(有景无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情景相生(有情有景)。4.练一练分别指出下面古诗景与情的关系。①《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解析:秋风飒飒,万物萧瑟,被秋风轻轻“摇落”的自然是片片黄叶。望着在秋风中回旋、挣扎、最终还是落地化作尘泥的黄叶,联想到自己如同黄叶般枯萎飘零的身世和命运,“日暮倚杖水边”的诗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乱如丝呢?这一联,前句写景,后句抒情。(触

8、景生情)②《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解析:整首诗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乱后荒寂的景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