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16934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教学设计: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时间:第课时一、授课内容(课题):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二、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材分析:5、教学方法:三、复习回顾:1、哲学的产生:(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改造世界)(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认识世界)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指导生活)(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2)哲学的意义:(两个正确看待、三个正确对待)(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
2、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导入新课:五、学生预习:六、教师板书(主板和副板):七、讲述新课:(-)世界观和哲学:一位“勇敢”的老太太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因为这座山上有一个寺府。她祈求“神灵”为她生病的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岁的老伴长命百岁。生活并不宽裕的她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寺庙主持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并留下自己平吋吃俭用的一百元钱,是什么原因?因为在她心廿中,“神灵”支配了她一家人的命运。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分解法)(1)整个卅界: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
3、社会)和精神世界(人的思想、观念、思维领域)(2)人与世界的关系:人能否认识世界;怎样认识世界;怎样改造世界(3)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不是人们对某个、某类事物貝体、个别和零散的看法,而是对整个世界最•般、最基木、最普遍的看法。比如张三在在我们班品学兼优;今早天很冷;这张桌子是黑色的;洛南屮学环境优雅等。这些不是世界观。(4)世界观人人都冇,冇正确和错误之分;每个人出生以后都会有意或者无意,自觉或者不口觉处于好奇,都会对周围世界思考、追思,可能止确,可能不止确。(宇宙有无尽头,世间冇无开始?人类从何而来?世界冇无鬼神?人冇无灵魂等?)(5)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零散的、朴素的。[探究一
4、].■什么是世界观?老太太有没有世界观?■她知道自己冇世界观吗?这说明了什么?■老太太有自己的世界观,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以老太太是哲学家吗?■老太太有这样的世界观,所以她的行为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A.闻鸡起舞;B.张三早上5点起床;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探究二】:教材上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那么人人都有世界观,是否意味着人人都是哲学家?人人都冇哲学?世界观是否等同于哲学?2、哲学:世界观人人都有,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是自发形成,零散的、朴素的、不系统等,当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
5、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就是哲学。简单讲,哲学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二者区别:(1)含义不同:(2)形成不同:前者自发形成,后者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2)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人人都有;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二者联系:(1)研究对象相同:(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已哲学为最高表现。附加:哲学:一栋壮观、雄伟、漂亮的大楼;世界观:零散的钢筋、水泥、砂石。哲学:一串晶莹透明珍珠,世界观:刚从蚌壳中取出,洒落一地未经打磨的珠了。哲学是一篇优美徳散文,哲学构成散文的段落、词汇、优美徳句子。(-)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究三:】在她孙子生病了的时候她去烧香拜佛。如
6、果是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凶宅”的秘密某村委会为村里的困难户盖好一座的漂亮的房子,凡是住进去的人不知什么原因先后都死去,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于是便称为“凶宅”。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原因。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于地基屮的一种放射性石料……材料中村了里的人及住户在处理“凶宅”问题上的方法和工作组同志的不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方法论: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木原则和根木方法。2、区别和联系: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方法论
7、体现世界观。把世界观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③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纯粹的世界观和纯粹的方法论是不存在的。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存在即被感知;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八、课堂练习:九、课堂小结:十、课后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