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

ID:44101477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_第1页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_第2页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探讨【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各种原因(如遗传索质、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造成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和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和其他类型急性代谢紊乱。【关键词】糖尿病感染【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本文通过对我院2004〜2007年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2、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收住院病人438例。其中合并感染252例占57.5,男90例,女162例,年龄17〜86岁,60岁以上178例,同时合并两种感染占15%(38/252),本组以合并呼吸道感染为最多193例占44%,泌尿系感染90例占35.7%,男女之比为1:&60岁以上64例。余为胃肠道感染22例,皮肤感染12例,胆道感染16例,共50例,占全部感染的19.8%o252例并发感染中有152例合并慢性并发症,其中合并肾病40例,视网膜病变36例,神经病变76例,占60.3%o1.2血糖控制情况本组患者空腹血糖为12.6

3、±2.3mmol/L〜20.8±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4.2±1.8mmoL/L〜22.6±1.7mmol/L01.3细菌培养结果本组病例做细菌培养132例,培养标木分别为痰、中段尿、口腔咽部分泌物、皮肤分泌物。收集标本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尽量争取在应用抗生素前或停药5天以上收集标本,以避免其他条件致病菌的污染。结果大肠埃希氏菌4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肺炎克雷伯菌14例,链球菌8例,白色念珠菌16例,阴性40例,阳性率为36.5%o1.4治疗情况根据感染程度、糖尿病程和慢性并发症情况,本组96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152例给了口服降糖药治疗,对泌尿系和呼吸道感染

4、,选择敏感抗生素,并保证剂量和疗程治疗252例。血糖控制空腹血糖4.l±0.5mmol/L〜6.8±1.2mmol/L,餐后2小时8.0±l.6mmol/L〜11.6±1.8mmoL/L,感染均得到控制。2讨论感染是诱发和加重糖尿病,并成为诱发酮症酸屮毒等急性代谢紊乱常见重要原因。本组病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泌尿系、胃肠道、皮肤及胆道感染。其糖尿病感染的病因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高血糖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可抑制吞噬能力、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持久的高糖环境更有利于细菌的&长繁殖,尤其在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引起的大肠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感染[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5、也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人合并慢性并发症60.3%,机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流减慢,组织血液供应减少,影响对感染的应有反应。机体的防御机制减弱,削弱中性细胞的趋化、吞噬和细胞内的杀菌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研究证实,糖尿病病人积极控制血糖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2]。另外,糖尿病病人合并感染吋,引起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儿茶酚氨等分泌的增加[3],使血糖更高,甚至诱发酮症酸屮毒。本组治疗首先积极控制血糖,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使患者血糖平稳下降,同时在采集血、尿标本后应尽早静脉应用敏感性高的广谱抗生素[4],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感染

6、治疗,对某些严重感染应用大量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二重感染。本组有5例大剂量应用抗纶素合并呼吸道和泌尿道霉菌感染,我们在调整抗纶素继续抗炎的同时,静脉抗霉菌治疗,使感染得到了控制。另外,注意纠止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支持营养。本组皮肤感染的病人,除全身抗炎治疗外,注意及时清创,换药,监测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外科手术切除[5]o此外,做好糖尿病病人教育,使其做好口我管理,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总Z,感染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合并症,积极治疗糖尿病合并感染,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糖尿病患者牛存期和山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许曼咅•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533・[2]曹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岀版社.1994:95.[3]萧正华,廖军,刁学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6:291・[4]李立明•流行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张云鹏•张云鹏内科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2006:78.[6]贝政平,主编.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8.[7]李幼平,刘鸣•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实用医学杂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