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61226
大小:81.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8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很名地方的财政只够公务员支出和机构运行等,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已经冇很人-部分无法从公共财政的一般预算中安排,而是更*的依靠地方融资平台,而平台公司则向人型国冇银彳了、政策性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借款势必引发风险,因此,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创新势必摆上台面。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作者:杨谷川整理2011-07-21来源:中国改革网文字大小:【大】【中】【小】【编者按】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近來引起广泛关注。银监会7月20日召开2011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要求,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不动摇,各银行要审慎开展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控制新增平台贷款风险。6月2
2、7口,国家审计署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占GDP的27%。不过,这一数字并未得到市场一致认可。渣打银行大小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StephenGreen)发表最新报告提出,目询,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项目的贷款总规模约为10万亿-14万亿元,他倾向于14万亿元这一总额。渣打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公共债务总额约为28万亿元,占当年GDP的七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膨胀及风险的口益积累是一个体制问题。现行的债务制度女排不做根本改革,很难实质上监控地方政府各种“主动”和“被动借债”行为,更难以推动公开信息披露从而改善地方治理。地方债务制度设计的短
3、期任务和长期目标:(-)地方债务制度设计的短期任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风险,提高地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二)地方债务制度设计的长期目标:地方政府权责明确、约束有力,地方借债行为被有效激励和控制;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谐稳定,地方治理根本改善。我国地方债务制度的设计既耍完成短期任务,控制目前H益膨胀的债务规模,减轻其对屮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宏观管理造成的威胁,乂要实现长期H标,为地方的发展和治理、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既要从微观层面入手,建立并完善债务规模、风险和效率的控制体系,又要从宏观层面着眼,进行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以及财政金融体制、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配合。短期任务化解地方债务存量,控制
4、地方债务规模完善地方债务统计制度建立披露制度分类分步化解控制地方债务増量/完善地方债券发行制度I完善地方债券偿还和管理制度'控制地方债务风险风险测度J直接债务衡量I或有债务测度风险控制——3种方法:减轻、转移、承担风险预警一预警指标和方法厂分阶段建立行政、法规和市场约束相结合的混合监管模式▼完善法律制度和规则安排长期目标V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厂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一1—厘清财政和金融的边界-明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支出责任-赋予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收入权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滋立地方债务监管体中央政府、地方人犬和民众、市场共同监管F地方债务制度设计6^期任务和长期目标一、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短
5、期任务(一)控制地方债务规模1.化解地方债务存量首先,制订系统化的地方债务报告制度,构建地方债务的定义、分类、统计和量化体系;其次,对各种不同债务类型进行风险评估和成因分析;最后,采取分类、分步的方法化解地方政府历史债务°化解地方债务存量最核心的问题是建立完善的地方债务统计制度和透明的地方债务报告休系。(1)构建完善的地方债务统计制度建立可靠、全面、系统的地方债务统计体系,为中央监管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①中央政府以法律或法规形式统一定义地方政府债务,明确债务统计的范围、分类标准、统计的方法和原则,并制定隐瞒、谎报债务规模的惩罚措施。建议按照口前通行的广义政府债务的风险矩阵法进行分类和统计。②
6、地方政府按中央政府的规定记录和统汁地方政府债务。同时加强金融行业数据统计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上报对各级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的借贷信息,公开其对各级政府及其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往來。③由地方人大、审计部门、中央政府对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监督和惩罚(2)建立透明的地方债务内部报告体系和外部披霧制度①地方政府直接债务纳入预算报告的同吋,用附录或补充报告形式提供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风险评估报告(包括或有债务的种类、数量、成本估算等)、地方政府资产披露表等。②建立地方债务内部报告体系(系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以及政府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和外部披露制度(即地方人大、民众以及市场),尤其重视
7、地方债务外部披露制度的构建,向地方人人、民众和市场,全而、准确、公开披露债务的真实信息。(3)分类分步化解有了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可对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分别进行分类、排序和清理。对于被动债务,应在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下核定正常经费,通过法定程序的转移支付程序给予补足,但对于超标准的消费性支出应该发挥财经法规的惩戒作用,并由责任机构和负责人承担相应责任。对于主动债务,耍在国家预算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