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ID:44050686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_第1页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_第2页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_第3页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_第4页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摘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服从于农村现实金融需求。目前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依然存在很大缺陷,存在着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弱化,信用和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贷款难、存取款也难等问题。而改革应从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信贷服务方式、担保和评级体系、保险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整体推进。关键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调查自1996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至今,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已进行了十余年,逐步形成了以合作性金融机构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困扰“三农”的

2、金融服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依然存在很大缺陷,这已成为目前羁绊新农村建设的棘手问题。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未解决,甚至产生了一些新问题。1、改革偏重于机构的调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有利于新农村建设,首要的问题是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金、技术、能源等方面的倾斜,这客观要求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更为合理。但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了减少风险和费用开支,过分强调集约经营,大量撤销农村营业网点、现金库,裁减人员,使农村出现了存款难、贷款难、支现难、转账难的现象。2、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

3、转变导致农村信贷供需矛盾日益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小企业、家庭作坊不断涌现,农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农村信贷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规模化趋势。但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经营战略开始转移,对农村特别是所谓风险地区的贷款逐步减少。农村信贷供需矛盾日益扩大。3、金融机构贷款方式与农村借款主体现实状况不相适应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国有银行信贷审批权限过于集中,贷款手续繁琐,评级授信门槛较高。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是特殊的信贷群体,客观上存在诸多授信缺陷,女口:经营规模小,可用于抵押的财产少。企业经营前景不稳定,企业财务管理较差,银企双方的问题影响了贷款的投放。二是金融机构信贷业务

4、缺乏创新,贷款仍以抵押为主,保证、信用等传统贷款业务逐渐减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是适合“三农”需要的贷款品种,但近年来这类贷款却增速趋缓,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萎缩现象。4、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和作用弱化的趋势未能扭转。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信贷支撑作用不复存在,贷款不断萎缩。二是农村信用社“一社独大”,优越性显现。随着各商业银行的退出,信用社在农村的地位无人能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贷款口然要严,经营目标自然要转变。调查发现,很多农民对现行贷款手续的过于繁琐不满意,对贷款利率过高上浮不以为然。5、担保公司的信誉差、担保能力低。2002年6月全国人大颁布了《

5、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县级政府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大多数新成立的担保公司由于资本金不到位,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不够专业,而仅仅成为挂牌公司。由于缺少合格的担保主体,商业银行不得不减少保证贷款,而替代于抵押贷款。6•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问题依然严重。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只有人保财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保险机构尽管建立了多家,但其业务除了寿险和财险外,没有一家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原因是农村种、养殖业灾害风险高,经营农业保险面对的分散的单个农户,成本支出多,赔付率相对较高。二、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建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金融改

6、革的重中之重,是关乎农村经济和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入手:1、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以现实性为基础。目前信用社的“三会”制度虽然建立,但并未真止发挥作比I,社主任由上级联社任命,监事会内部人控制,股东大会没有权力,其原因在于目前的省、市、县级严格的管理体制。因此,信用社的改革应首先解决管理权与法人地位问题。由于县级信用社是一级法人,应给其更大的经营决策权力、财权、人事任免权等,使其独立经营,真正成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市级联社与其只是业务指导关系。从信用社的长远发展来看,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一种趋势,但并不能一刀切,信用社的发展首先是规模经

7、营、风险自控,真正贴近“三农”服务。3、改造农发行,突出国家政策性金融业务。首先,加快农发行的改造。增加财政投入,处理目前农发行的坏账。实行政策性金融业务集中,农业开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粮棉油补贴等项目贷款由农发行办理。在管理方面,建议遵循“独立核算、分账管理”的原则,即“自营业务部分盈亏自负,政策性业务部分财政贴补,委托业务部分委托方贴补”。国家财政应加大支农政策性资金投入,农业部、各级地方政府、支农组织可以通过委托农发行來办理信贷、租赁等业务。在资金来源方面,农发行可以更多地借助人行发放专项票据,在“风险可控、保本微利”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自营贷款业务。4

8、、构建贴近“三农”的多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