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

ID:44025764

大小:37.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33例疗效观察肝衰竭是多种因索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1],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耍临床表现可以从人格改变、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到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衰竭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2、笔者临床上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8月〜2011年7月,本院共收治72例慢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慢性肝衰竭按照《肝衰竭诊疗指南》[2]的标准诊断,肝性脑病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按WestHaven分期标准分期。其中乙型肝炎59例,丙型肝炎4例,酒精性肝炎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例,病原未明2例。按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8岁〜68岁,平均年龄40.4岁;肝性脑病I期5例,II期10例,III期13例,IV

3、期5例。对照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6岁~75岁,平均年龄39.2岁;肝性脑病I期4例,II期15例,III期15例,IV期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并发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2组基础用药包括促肝细胞生长素90〜120ug/d,复方甘草酸<160mg/d,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d,H冬氨酸鸟氨酸15g/d静脉滴注,治疗30ch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予核昔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10g口服,3次/d,连续

4、应用30d。治疗组加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处方:生大黄、芒硝、赤芍各30g,厚朴、枳实、茵陈蒿、石菖蒲各15go水煎取汁300mL,待药温达38°C左右,取右侧卧位,行高位保留灌肠lh,每Fl2次,使大便质地稀薄、每FI2次,连续应用30do1.3统计学方法测定值以(土s)表示,两样本均值比较釆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1)肝性脑病:显效:24h内安静清醒,1周内无肝性脑病发作;有效:48h内安静清醒,1周内无肝性脑病发作;无效:48h内或48h后安静清醒,但1周内多次肝性脑病发作、恶化。(2)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治疗后抽血检

5、测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NH3)。显效:TBil降低>75%,PTA>40%;有效:TB订下降在50%〜75%之间,PTA增加>10%;无效:TB订、PTA无明显改善或加重。1.2治疗结果2.2.12组肝性脑病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结果提示在改善肝性脑病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2.22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2.2.3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疗效比较。3讨论肝衰竭病情发展快,并

6、发症多,症状重,病死率极高,目前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达50%〜80%左右[3],虽然肝移植是肝衰竭最终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移植费用昂贵,供体严重缺乏,在我国的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肝性脑病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氨是导致HE的公认的毒素,在HE的发病机制中仍占最主要的地位,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将氨转变为尿素的能力减低或消失,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脑部组织能量代谢而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故降低患者血氨水平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主要途径,可有效改善肝性脑病症状[4]。肝衰竭属于屮医学“五衰”2—,为临床急危重症。根据其黄疸、食欲减退、腹

7、水,甚则出血、昏迷等临床表现,故乂可归属于“急黄”、“瘟黄”、“肝厥”、“关格”、“血证”等范畴。其发病概因湿、热、毒、瘀所致,湿热乃外因,毒乃致病Z本,瘀乃病变Z本,湿热搏结,毒瘀相贯,故致本病。肝性脑病隶属于祖国医学的“癫狂”、“厥证”范畴。认为木病系湿热瘀毒之邪侵犯肝脏,致肝失疏泄,日久湿、热、痰、瘀、虚夹杂,下移肠腑,肠道传导失司,腑气不通,浊邪上攻,神明被扰而致。综上所述,慢性肝衰竭并发肝性脑病的基木病机不外乎湿、热、瘀、毒,其治疗大法当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主。故用中药灌肠治Z,方中牛大黄、芒硝峻下热结,通腑邪热,使邪有岀路,共为君药。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