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

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

ID:44023113

大小:45.1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_第1页
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_第2页
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佛学思想史论文——净土在我心Z“空宗Z道”一、引言:“如此花树,在庭前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和干?”现在的社会可以看作欲望Z城,很多人厌倦了看开了,于是选择皈依佛教,以求可以往生极乐批界,得到解脱。但如果细细研究佛学中空宗,我们就会发现,极乐世界不是一种量化的有求必应的III:界,而是一种思想上的化整为零的境界。“人Z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四”。由于对净土的理解有偏斧,所以追求的过程也必定背道而驰,这往往得不偿失。如果我们抚去口己心上的尘埃,就会惊喜的发现,原來净土就在我们心屮。二、问题及议论:(1)什么是空?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道家和儒家将“空”翻译作“无”,

2、认为佛教中的空宗有宗与道家的“有无之论”是一样的;汉魏时期也有很多人讲空宗,六家七宗都解释了什么叫空,但也只解释了“空”的部分道理;直到僧肇在《肇论》里对空宗进行哲学辨析,才比较深刻的阐释了空的内涵。那么什么是空?“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而未生无有”。⑴所谓“缘起性空”,说的是万物都是因缘而生,都是有条件的存在,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就像水中的月亮,它只是天上月亮的影子,但也是存在的。空与有,是和成而不是和破的;空是无自性义,不是破坏缘起义o间一切法,都是因为缘起才有的,即相依相待而存在的。凡是因待而有的,即是无口性的,无自性所以是空的。反Z,无自性的、空

3、的,所以没有“自有自成雹缘起,所以是空的;空,所以是缘起有的。“如其真有,有则无灭;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一件物体真的存在,那么它将不会消亡,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恒存在,所以说“有而性常自空”。法藏的《华严金狮子章》对空也有解释:“師子不有,金體不無,故名色空。乂復空無自相,約色以明,不礙幻有,名為色空。”⑵这里只针对色空进行描述,但其意义也可反映空宗Z道。空宗强调中观思想,认为“常见”思想是一切都是真实的,“断见”思想是-切都是虚无的,这两种思想结合起来为“边见”。“俗谛以明非无,真谛以明非有”,就是这个意思。我对空的理解是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可

4、以认为是实化的,因为这些可以用口身感官感应到,所以不能称之为无;但他们的存在都必须有因缘,如果没有了这个因缘,他们就不会产生,所以也不能称Z为有。具实归结起来,空宗告诉我们的就是不必执著的道理。(2)空宗与心之净土:六祖大师慧能曾经说过:莫闻吾说空,便即是空。木性是佛,无色无相。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听到我说诸法空相,才认为这是“空”。实际上,在我说之前、你听明白之前,一直是这样。这个叫佛性,即众生本性是佛。佛性无色无相,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例如:当人追杀蝇、蚊时,它们逃生的一念灵性和人被追杀时的感觉是一样的;同样,其他的感觉也同于人。此能感之灵性即是佛性

5、)。我们的感应就是佛性,也就是说,原木我们就有一颗佛心,但在世事的繁琐中被遮蔽了,迷失了本來应有的纯净和对佛理的感知。如果我们彻底理解了空宗,其实就会明白,世间一切事物可真可假,所以我们不必太过执着,随缘最好。“空有物Z宗极者也”、“万物Z自虚”、“物不能累其神明”。圣人之所以可以做到“物不能累其神明”,是因为他们早已了解空宗的道理:清净自在、无分别心、碰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心静如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世事干扰呢,他们的心灵已经得到解脱,己经成佛了。龚隽老师曾说,修行是不是加的过程,而是一个减的过程。因为本来净土就在我们心屮,只是我们总认为它是一个需要我

6、们不断追寻才能到达的世界,于是我们做了很多“加负”的事,却无法得到安宁与快乐。其实,真正的净土,在于心,在于思想,“静心守志,断欲无求”。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升华。僧肇大师在《般若无知论》屮说:“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终日知而未尝知也。”⑶只有使口己的心清空,才能清晰地映照出万物。这让我想到功夫熊猫中的一句台词:你的心就像水,水动的时候看不清里面,等到它平静了,答案就业培训网口然呈现。“心水浊而彫像昏”⑷就是这个道理。其实,我们总在追寻的真谛也会遮蔽我们的佛性,等我们做到“真谛清空而知”的时候,就已经回归心之净土To三、结语:看这世界,有多少欲望,每个人都是“

7、熙熙为名來,攘攘为利往”。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到独善其身。但至少,我们可以依赖圣人,依赖他们修行的思想,“空”除口己的欲念,冋归口己的本心,冋归本属于口己的宁静。“万有思空,无所怨恨”。也可以想一想,在熙熙攘攘、勾心斗角的尘世中,突然发现净土就在我们自己心中,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安慰的事。四、参考文献:[1]《肇论》,僧肇[21《华严金狮子章》,法藏[3J《般若无知论》,僧肇[4]《四十二章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