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异常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异常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屮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一2012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例72例,分别采取宫腔镜和B超对其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o结果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7.22%,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1.94%,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宫腔镜高于B超检查(P〈0.05)。结论宫腔镜在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给予关注。[关键词]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诊断;B超[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
2、(2013)04(c)-0109-02目前在临床妇科中,阴道出血为一种常见症状,导致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有: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生殖器良性病变以及肿瘤、妊娠相关的子宫出血等。在过去大多数情况下采取诊断性刮宫+病检、生殖器B超检查以及经验用药治疗等方式展开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宫腔镜技术得到了冇效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目前为一种常见的异常子宫出血疾病诊断方法[1]。该研究中出于对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该院2010年1月一2012年11月间收治的病理确诊的临床病例采取宫腔镜和B超检
3、查进行诊断,并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临床病理证实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病例,共抽取其中的7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9〜65岁,平均(41.5±13.7)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5.8±2.4)年,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已婚58例,未婚14例。1.2方法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展开宫腔镜检查与B超检查,并统计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1.2.2检查方法在患者月经结束后的3~7d内展开各项检查,针对存在明显不规则出血者则是在出血量相对减少后展开各项检查
4、。在行宫腔镜检查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妇科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心电图、病毒三项、B超检查。在术前展开灌肠清洁操作,并在术前进行禁食6h,禁水4h。不存在分娩史者在手术之前的12h和2h在直肠内对400Pg米索前列醇予以放置,实现软化宫颈的效果,对于经产妇则不需进行此操作。患者以膀胱截石位接受检查,对其进行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后,若是宫颈镜进入困难,可对患者肌注0.5mg的阿托品,(宫颈注射)0.5%利多卡因,达到表面麻醉宫颈管的效果。在膨(扩)宫完成后,宫腔镜口宫颈口置入,对宫颈以及整个宫腔逐步进行观察,直到到达宫底,同时应该对子宫角、输卵管开口处仔细观察。如存在界常,则应进一步进行
5、仔细的观察。针对存在肿物者,可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钳取异常组织展开病理检查。在手术结束后,宫腔镜逐步退出宫腔,同时在退镜过程中继续对宫腔内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避免发生遗漏[2]。1.3统计方法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2结果2.1病理结果经统计得知,该组72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7例(23.61%),子宫内膜癌者16例(22.22%),子宫肌瘤者14例(19.4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10例(13.89%),子宫内膜炎者8例(11.11%),不全流产者7例(9.72%)。2.2宫腔镜检查结果经统计,经宫
6、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7例(23.61%),子宫内膜癌者15例(20.83%),子宫肌瘤者14例(19.4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9例(12.50%),子宫内膜炎者7例(9.72%),不全流产者7例(9.72%),另外3例吴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误诊率为4.17%。2.3B超检查结果经统计,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14例(43.75%),子宫内膜癌者12例(16.67%),子宫肌瘤者13例(18.06%),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者7例(9.72%),子宫内膜炎者6例(8.33%),不全流产者5例(6.94%),另外15例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误诊率为20.83%o以上结果显示出
7、,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符合率较B超检查高(P<0.05),且误诊率明显低于B超检查(P<0.05)o3讨论临床上应用的宫腔镜为目前在妇科诊疗过程中一种微创技术,宫腔镜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均为其他器械所无法取代。在行宫腔镜检查过程能够对宫腔内、宫颈管的形态以及结构等进行直接且清晰的观察,为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诊断常用手段[3]。临床研究证实,导致妇女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索相对较多,主要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子宫内膜癌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