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3056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基于读写交互理念写作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读写交互理念写作教学策略阅读与写作虽然有着各自的规律,但恰当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更快更好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但读写结合模式下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都还是封闭在各自的系统内运转,并不能实现即时的互补促进和转化,这显然是不够的。本文所说的“读写交互”试图突破传统意义上“读”和“写”两张皮的教学方式,把“读写结合”深化一步,实现“读”与“写”的即时交互和驱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持久有效的提升。“读写结合”和“读写交互”理念的区别在于三点:“读写结合”的结合点是阅读的具体文本,“读写交互”的核心是学生,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读写共进的目标;''读写结合”追求的是阅读向写作的转化,尤其是一篇文本的写作技巧的学习应用,“读写交互”注重的是师生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体验,注重在阅读中即时交流碰撞内化;“读写结合”多数是一对一,读写活动相对封闭孤立,“读写交互”强调循环,强调建构,在激活学生体验、有感而发的基础上,进入写作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引导学生比照验证,再次阅读文本和自己的作文,从中比较、感悟,这样的过程可以是多次的,在真正的“交互”活动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才能得
3、到同步提升。基于此理念,作文教学就需要改变策略,在生活、阅读、写作这三个方面找到一个共生的关节,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选材策略:“求真”一一“写真”失真的写作教学源于人性的伪饰本能,更源于应试教育。其实,“生活”就在这里,主要看我们如何认识,更主要看我们如何自处。但我们只要一看到学生写到青春期萌动的文字,立即在心里接着在笔底给他(她)判了刑。这主要是我们的写作应试教学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尤其是“主题先行”的模式在。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影响。前苏联的写作应试教学,认为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共有七种
4、:(1)审题能力;(2)表现中心思想的能力;(3)搜集材料的能力;(4)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5)修改文章的能力;(6)语言表达能力;(7)选择文章体裁的能力。这七种"最基本的作文能力”恰恰是写作应试教育的典型表征。我们现在中考、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制定的,我们无法反叛,那就只有教学生在顺应中求生存、求创新。如何顺应?首先在于要“求真”。一篇文章能打动人感染人,首要的因素必然是"真”。我们常常赞叹“欧・亨利式”的构思,其实,这构思不是技巧,而是生活赠给我们的特殊礼物,只是我们缺少这样的“发现”。以《
5、麦琪的礼物》为例,我们常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只要真恩爱,"浪花”可以发生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让学生发现作品背后的“真”,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以《背影》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如果教师不去过多的灌输,学生也没有那些学习参考资料,你让学生说说他的发现,如果学生能说出来,这才能求得作品的"真”,真事,真情,真体验。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作者家庭的生存境况以及父子之间的生活境遇,怎么会对父亲的“背影”如此动情?因为父母为子女买东西这种生活场景是最平常不过的了。因此,选材是写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及彼,激发学
6、生的情感体验,并从记忆中搜寻相关的生活场景,或是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化成写作的素材。我在指导学生欣赏《奔跑的雪糕》一文时,在最后“体验感悟”环节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人生有很多平常的镜头,需要我们用心才能体验。重要的是“真”,"写真”在于挖掘生活,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认知找到一个“发泄”的渠道。写真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练笔”(也称“随笔”“日记”等),我们也会发现,这是学生作文最容易出彩的环节,也是教师最可激发学生作文潜能的环节。学生在文章中写生活的平凡
7、细节,如果写得真,就能感动人,这种“长大的感觉”使我想起'‘青涩的苹果在路上成熟”这句话,心中就涌起了一丝明亮的温暖。写"真”最主要的是需要激励,需要引导。教师常常责备学生选材“低幼化”,但学生的生活圈子就这么大,这么责备学生等于关上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窗子,把学生逼上了造假的死胡同。王栋生在他的《作文教学笔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看随笔,有位学生记写随父母去苏北探望病危的祖父,语言质朴动人,一路上父亲的沉默,母亲的啜泣,自己的不安,冬日平原上的死寂,路人的冷漠,亲人见面时的悲苦与克制,叙述得生动真实,文章两千
8、多字,绝无一点矫饰,一句抒情也没有。我在讲评时稍有疑惑地冒了一句:“怎么有点大师的功架?”同学们也都很惊异地纷纷点头称是,该同学口讷,不知所措。过了很久,这个同学在随笔中写他在讲评课后急不可耐地找'‘大师”们的作品'‘作比较”,发现他的确更愿意接受叶圣陶、朱自清等人的散文风格。一一我不知道那位同学此前是否读了什么书,但是我也只说了一句话,他却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