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31376
大小:8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7
《分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期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蔡树河陈水金(福建屮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目的观察分期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急性、缓解、康复三期,根据每一期的症状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50例患者痊愈37例,占74%;有效11例,占22%;结论分期综合疗法的疗效确切。关键词分期综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4,多发于40岁以上患者,近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头晕为主。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该类型的颈椎病与长期低头工作及枕头形状、高度不当密切相关。并常在疲劳、外伤或感受
2、外邪后诱发。笔者使用分期综合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①年龄病程:本组共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小于40岁19例,40岁至49岁25例,50至59岁4例,60岁至69岁2例;病程最长11年,最短3天。症状:以头晕为主,伴偏头痛14例,耳鸣25例,视觉障碍3例,恶心、欲呕37例,出冷汗、心慌、心悸34例。①X光摄片:生理曲度改变39例,寰枢关节错位37例,椎体失稳29例。②颈部血管彩超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1例,动脉硬化9例。2、诊断标准①有椎-基底动脉缺血征(以眩晕为主)及/或间有猝倒病史。②旋颈诱发试验阳性。③X线显示椎体失稳或寰枢关节错
3、位。④一般均有较明显的交感神经症状。⑤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第一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⑦除外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二、治疗方法(一)急性期1、病理特点:1)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持续约1〜7天。2)眩晕明显,起床或头部转向一侧时加重。或无法起床。或伴偏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出冷汗、心慌、心悸、失眠、人便稀澹。3)触诊可见患者颈部肌肉痉挛明显,旋颈试验阳性,C1、2或3、4棘突一侧压痛明显。2、治疗目标:使症状缓解,生活自理。3、治疗手段:整复手法及中约为主,配合针灸疗法。4、具体操作方法:1)整复手法治则:纠正椎体错位、放松颈部肌肉、改善颈部血供。操作:①
4、仰头摇正或短杠杆手法纠正环枢关节错位。②侧卧位点按患侧(压痛侧)风池等。③行理筋手法放松、理顺颈枕部肌肉以局部发热为度。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应先排除脑血管意外。②本期手法以床边小幅度整复手法为主,不宜太多转动头部。③X线提示环枢关节错位的患者禁用牵引。④治疗结束后嘱患者适枕静卧并注意颈部保暖。2)针灸取穴:C1、2夹脊穴(压痛侧)、风池(压痛侧)。针法:取患侧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0.8〜1.5寸深,调整针感使向头部或向肩部放射;夹脊穴应向条索状压痛点方向直刺。留针20~30min。不用电针。加减:出冷汗、心慌、心悸:加内关、公孙;或腕踝针上2;耳针交感、神门;失眠:加照海;血压低
5、:白会穴加温和灸;耳鸣:加患侧耳后乳突下与C1横突间、中渚、外关;3)中药辨证分型治疗:①少阳受邪症状:头晕目眩,伴口苦咽干,受风寒后诱发,舌淡苔薄白,脉弦或浮弦辨证:少阳不利治则:疏利少阳处方:小柴胡汤为主加减。用药:北柴胡12半夏15黄苓9人参12生姜10大枣10白芍15葛根18甘草5②痰湿上扰症状:眩晕,欲呕或呕吐,大便稀澹,劳累后诱发,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浮滑辨证:痰湿上扰治则:温化水饮处方:柴苓定眩合剂为主加减。用药:茯苓30桂枝9白术15灸甘草6半夏15陈皮9人参12大枣10生姜10泽泻]5仙鹤草30北柴胡12黄苓9③肝风内动症状:眩晕,头胀头痛、头重脚轻,情绪波动
6、后诱发,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浮滑辨证: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治则:育阴潜阳、升清降浊处方:升降定眩汤为主加减。用药:熟地30何首乌24白芍]5牛膝30天麻15钩藤9升麻3柴胡6半夏15陈皮9茯苓15地龙]5杜仲15石决明30(-)缓解期1、病理特点:眩晕症状明显缓解,但起床或站立时仍眩晕感。体征可见舌苔逐渐消褪,颈椎活动度改善,旋颈试验弱阳性。2、治疗目标:基本消除临床症状。3、治疗手段:以推拿、针灸为主,配合中药、牵引为辅。4、具体操作步骤:1)推拿治则:对颈椎相关劳损点的治疗及颈椎顺列异常的纠正是治疗重点,对阳性反应点的刺激量可相对较人。操做:①对颈枕部施以理筋手法及拿揉法等手法
7、放松颈枕部肌肉;②点按上颈段小关节突周围阳性反应点,以向头部传导为佳。③在颈部肌肉充分放松的前提下施间歇拔伸、摇法或其它整脊手法整复关节。注意事项:可开始增加一些头部的被动活动手法,同时强调指导青中年患者进行适当的颈部锻炼,以改善生理曲度,加强肌肉韧带的强度以稳定脊柱。其他同急性期。2)针灸取穴:C1、2、3、4夹脊穴(压痛侧)、风池(压痛侧)、风府、太冲、三阴交。针法:颈部取穴应在夹脊穴附近寻找敏感点进针。调整针感使向患侧头部放射。留针20~30min。可加电针。加减:胸闷、恶心:加内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