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

ID:43906602

大小: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6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_第1页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_第2页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_第3页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_第4页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探究进展【关键词】瘢痕疙瘩瘢痕疙瘩(keloids)是一种继发于创伤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性变的皮肤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因为外伤后发生,定义为一种超过损伤境界的皮肤或角膜的瘢痕[1]。由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面尚无突破性发展。现就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发病机制1.1遗传机制Marmeros等[2]收集了14个瘢痕疙瘩家系96例患者(男36例,女60例),其中7个家系3代患病,5个家系4代患病,2个家系5代患病。Saed等[3]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测序技术对P53基因的突变进行研究,发现

2、P53基因的突变使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细胞凋亡减少,形成瘢痕疙瘩,瘢痕疙瘩在不同人群的发病率、表现形式和治疗反应性的不同提示多基因参与该病的形成。1.2免疫机制有人认为,瘢痕疙瘩的形成是一种特殊免疫反应。第一次损伤后处于潜伏期,第二次损伤(如手术)后会很快复发、增大,形成瘢痕疙瘩,类似于第二次免疫反应。同时,瘢痕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免疫球蛋白,进一步表明瘢痕过度增殖与免疫有密切关系[4]。瘢痕疙瘩组织中还可见到大量浸润的白细胞,组织中a趋化因子的含量增加,树突状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增加,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也进一步证实了免疫机

3、制参与瘢痕疙瘩的形成与发展。但也有人认为[5],虽然免疫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主要是朗罕细胞和白细胞介素4(L4)与瘢痕形成密切相关,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V干扰素(Y2FN)的影响不大。1.3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瘢痕疙瘩最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病变部位胶原等细胞外胶质的过度沉积,Cohen等[6]研究发现,胶原合成的关键酶一脯氨酸拓化酶的活性在瘢痕疙瘩中较正常的皮肤高出近20倍,同时,胶原酶的活性也较正常皮肤高,瘢痕组织内胶原酶活性远远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因而认为,瘢痕增生中胶原的沉积,不是由于降解减少,而是由于胶原合成不成比

4、例增加所致[7]。这可能是与胶原mRNA转录有关的DNA编码区的异常开启或增加有关,或者是内源性细胞生长因子参与的结果。2治疗方法2.1外科治疗早在1844年Druit就用手术来切除瘢痕疙瘩,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如切除缝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等,但是,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为45%〜100%[8],故单纯切除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施行,如严重影响功能、自觉症状难以忍受、发生癌变等,手术应遵循伤口减张、无创操作、适时拆线的原则。2.2物理疗法2.2.1压力疗法压力疗法的机制一般认为是使瘢痕的毛细血管受压萎缩,数量减少,造成瘢痕组织

5、相对缺血,加速组织中胶原结节的降解,促进胶原与表皮的平行排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加快瘢痕疙瘩的成熟和软化。尽管压力疗法有效,但治疗时间(每次18〜24h/d)维持至少需6个月,且有效压力不易维持,所以该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2.2.2放射疗法Klumpar等[9]对186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放疗,予以射线28GY/次,照射2〜3次,随访8个月至17年,复发率为17%,同时有43%的患者有后遗症,主要是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红斑、瘙痒、感觉异常,疼痛等。现在多用于手术切除后早期使用预防复发或与激素局封合用。2.2.3激光治疗常用的有C02激光、HeNe激光

6、、NDYAG激光等。Henderson[10]使用C02激光治疗82例瘢痕疙瘩的患者,虽然引起伤口延迟愈合,但效果较好。而Sbaffer等[11]总结167例病例报告发现激光疗法能改善患者瘙痒不适,减少红斑,缩小瘢痕疙瘩的厚度及大小,但复发率高达75%〜95%。因此激光疗法需要更多的病例和追踪判断疗效。2.3药物治疗2.3.1传统中药(1)积雪草就。积雪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的有效提取物为积雪草武,它是三菇皂武化合物,实验证明它能促进伤口愈合,体外试验发现它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繁殖及影响胶原的合成,它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诱导成纤

7、维细胞的凋亡[12]。(2)苦参碱。苦参碱属于四环喳嗪噪类,是苦参的有效成份,药理学实验显示它能抑制胶原形成所释放的轻脯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减轻纤维化。它可能使成纤维细胞DNA复制及有丝分裂障碍,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使S期DNA合成减慢,细胞停留于G0〜G1期。诱导细胞的凋亡。并使细胞群体培增时间延长,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但不使细胞DNA发生变异[13]。2.3.2西药治疗(1)皮质类固醇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能抑制成纤细胞的增殖,降低瘢痕组织中毛细血管内皮芽的增生°Chowdri[14]报告手术后用去炎松局封,有效率达83.7%,平均观察3个月,复

8、发率8.1%。最近又有新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得宝松问世。(1)抗代谢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干扰细胞核酸合成,破坏DNA复制,阻止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