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877863
大小:518.55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10-16
《研究者长安国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硏究者:長安國小王富美緣起情緒變化球不定時的投來變化萬千時間難測唯有找對的方法一試再試到新學校服務時,艾蜜是三年級的學生,會知道她,是因爲潑墨汁事件。接近中午了,從樓上教室傳來朱老師氣急敗壞的責罵聲,聲音很大,驚動了辦公室的同仁,大家原先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大家才深切體認ADHD學童情緒發飆的驚人威力。後來陸續有她各種違規、干擾和人際關係困難的消息,也成爲該年級教師經常談論的焦點,同學爭端、攻擊和干擾情況總是不斷發生,似乎還沒有適當的方法去改變她。升上四年級後,因爲行政職務做了調整,我也想多了解艾蜜,因此主動和導師討論,朱老師認爲只要正常服藥,上課干擾會減少,而且定下嚴格規範,已能掌
2、控她的秩序。家長(母親)方面也能和朱老師密切聯繫和督導她的課業,不過言談間常談起害怕藥的副作用影響成長,一直想努力擺脫藥物控制。因爲無法克服理解方面的困難,成績總是在倒數第二名,第一名是班上一位智障生。母親描述,好動和無法專注的特質,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和艾蜜奮鬥,所以只能勉強要求,完成每日學校課堂作業、習作和家課。母親也因本身精神問題現在吃藥控制中,所以不定期會帶艾蜜一起到成大接受治療。當時自覺對特殊兒童了解太少,待解的問題太多,如不清楚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病因爲何、缺陷造成的困難何在、何處可尋得相關資訊和支援等,只好先抱著姑且一試心理,除了認真安排認輔老師定期輔導外,開始著手進行觀察
3、、訪談重要他人,但是也僅止於此,因爲只要艾蜜按時服藥,一些行爲問題,對朱老師而言並不會成爲不可解決的困擾。五年級又得重新編班,預料一定會產生適應問題,一再叮辱家長利用暑假期間,給予一些心理建設。待確定班級老師後再提供相關資料,讓接手老師有所了解和準備。開學沒多久果然如預期的,狀況開始陸續出現,原先薛老師依照以往帶班經驗(他是一個相當優秀和有自信的老師),評估後並未提出認輔需求。剛好自己被安排擔任每週二節美勞課的教學,有機會融入班級情境,觀察和體驗艾蜜的上課情形,心中確實有些擔心和不安,所以當再一次發生潑墨汁事件後,認輔工作也開始自己接手,安排每週一次的晤談和輔導,試圖藉由輔導紆解不定時的
4、情緒狂飆,也可以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社交技巧。但是這期間卻發現和同儕間因爲對艾蜜的不了解,導致許多誤解和傷害,所以除了多與薛老師討論和多鼓勵同學接納外,也利用導師時間作了三次的班級輔導,希望獲得同學的包容,共同來幫助艾蜜。在科任課,尤其女老師的課,比較有干擾行爲發生,因此音樂老師和英語老師抱怨,常要處理爭端導致中斷影響課程順利進行。音樂老師在試過一些方法後,也開始向我求援。於是我們開始密集協商,嘗試使用具體的策略來解決干擾的問題。改善ADHD學生行爲問題之行動硏究第一章緒論l=i第一節硏究動機.許多文獻提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
5、ityDisorder5簡稱ADHD),在團體中的社會地位往往是不受歡迎或被排斥(Barkley,1990;Fredric&01mi,1994;Laudau&Moore51991),行爲的異常如身體攻擊、不服從、破壞、到處隨意亂走動、發出怪聲等干擾,是受到同儕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ADHD學生無法像一般學生能安靜做好、專心、聽話、服從照指示做事、合作、控制衝動行爲、有組織能力和別人好好相處、分享情感;在青少年時期有25-35%會發展出反社會行爲和違規行爲異常,他們面臨認同、同儕接納、異性交往、身體發育等壓力(何善欣譯,民91)。ADHD在七歲以前即可發病,發生率推估每班約有1~3位(引自F
6、redric&Olmi,1994)學校適應是他們最大的困擾。ADHD的學童常常因爲無法有效抑制衝動反應,將感覺和事實分開,以致有情緒性的反應行爲,因此引來同儕的怨恨、遠離、拒絕和老師的責罰,最後失去朋友、沒人願意和他做朋友(何善欣譯,民91)。如果ADHD加上情緒困擾,有可能引發憎恨和反抗,有的學童會有計劃預謀做出侵犯他人權益的行動,因此情緒焦慮結合ADHD所出現的違規行爲,會讓問題更形嚴重困難(施顯姪,民87)。以行爲取向處理行爲問題從1960年代起在學校情境中大量被使用,用行爲改變技術和代幣獎賞來鼓勵表現適當的行爲,進而內化成爲學習習慣。許多硏究程序也常結合行爲改變技術處理ADHD學
7、生的行爲問題(引自司念雲,民90;Dupaul‘Eckert‘&McGooey51997;Dupaul‘Guevremont‘&Barkley‘1992;Dupaul'&Stoner,1994)。有些硏究指出,使用增強一致性的行爲契約於如暴飲暴食、酗酒及濫用藥物、吸煙、不良少年問題行爲、學生課業及搗蛋行爲、用功行爲等有令人滿意的硏究成果(陳千玉譯,民89;司念雲,民90)。只要是發展或增加行爲,就很適合使用增強的技術,增強也適用於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