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三身浅谈

佛之三身浅谈

ID:43794333

大小:24.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4

佛之三身浅谈_第1页
佛之三身浅谈_第2页
佛之三身浅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佛之三身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之三身浅谈作者:王毓麟佛教传入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已经逐渐遍布我华夏大地,特别是大乘佛教的普及和推广,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之内可谓是“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可是究竟什么是佛呢?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说得清楚,就是当代大多数的佛教徒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似是而非的O下面我就根据个人对于佛教理论的学习体会,来简单的谈一谈什么是佛和佛的三身的问题。对于什么是佛?一谈到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想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出生在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或者就是在那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其实这些只是对于佛的片面和肤浅的认识

2、,具体的说来一个完整的佛的概念是由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三个部分组成的。那么什么是佛的法,报,化三身呢?下面我们就逐一说明这三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谈谈佛的应身(即化身)。通俗的说我们现实的人身是由物质的肉体和精神的智慧组成的,这就叫应(化)身。如释迦牟尼佛应众生之机而降生在人间的人身既是。这个身体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去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环境的变化,这也叫应(化)身。比如人在父母面前是孩子,但是在孩子面前却是父母;在上级面前是下级,在下级面前却是上级O如果个人能具备无量的功德和智慧的话,那么他所能适应的变化范围和作用就非常

3、之大了。比如观世音菩萨的32种应(化)身,还有《维摩经》里维摩长者在不同社会大众面前的应机说法都是佛之应(化)身的具体表现。在应(化)身的修法上,我们不但应该遵守佛教各种戒律,更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和民族社会的道德规范,并学习大小五明等一切世出世间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度化众生的能力。那么什么又是佛的报身呢?菩萨在因地时所发之愿与修行,其结果显现的乐受之身,就是佛的报身。比如阿弥陀佛就是聚集了48大愿的功德修行而成的报身佛。报身以悲,智,力为体,具足无量的色相,功德与乐相,佛的净土就是

4、以报身为因而建立的。报身就是指悟真理而有功德的具体普遍之身,它即非永恒的真理之身,亦非无常的人格之身。比如人的行为品德事业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定的形象,如政治家,科学家等。在佛教的角度看来,人的慈悲升华到极至就是观世音菩萨;人的智慧开发到极限就是文殊菩萨等。在报身的修法上我们不但应该以普贤(古译普现,本人认为此种译法更可以体现出报身修法的内涵〉菩萨的十大愿王为基本修法,念诵时随文入观,生活里处处不忘体现。若在此基础之上选择与自己别愿相应之本尊,三密相应处处以菩提心(《华严经•净行品》为菩提心之成就形象)为用心相则功德利益

5、不可思议。最后我们来谈谈佛的法身。如果人觉悟到了宇宙万法的真相,即缘起性空的法理,由此法理聚集所成之身,就叫做法身。因为法理本身是自性空的,所以法身是没有形象的,它随同法理犹如虚空一样遍一切处。所谓法身不过是我们本来面目的人格化和概念化罢了,其本质是没有形象,数量等任何概念的。是故古德云“说是一物即不中。”《大乘起信论》云“破和合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可见此法身可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那么这个令千百年来多少渴望追求解脱的佛教徒感到神秘莫测的法身又该如何证得呢?天台宗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里明确指出“若夫泥疽

6、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O所以然者o止乃伏结之初门o观是断惑之正要O”所以若证法身必修止观。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修止观呢?修止观对我们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们修学佛法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六祖坛经》里能断百思想的卧轮之辈,而不断百思想的慧能大师对卧轮的批判。恰恰告诉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消除我们心中的无明颠倒邪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即佛法里的般若智慧(中观见)。而无明颠倒邪见的根本就是萨迦耶见(身见),也就是由于我们与生俱来的我执使我们错误的认为我们现在所暂时拥有的身体就是自己O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命现

7、象的话,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是在上一个身体的死亡后,又投生到现在这个身体里的,并在这个身体死亡后,又将投生到下一个新的身体里去的O这样看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身体怎么能够说是我呢!就好象一个骑驴的人,无论他如何愚蠢也不会认为自己就是驴一样。这样看来我们只要修智慧(即观)就可以了,为什么还有修止呢?宗咯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云“所言止者,谓内正住已。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为止。总之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之定,即止自性。”又云“止观必须俱修,如夜间观画,须灯明亮,复无风动,方能明了见诸色相。随缺其一便不明显。

8、如是观甚深空性,亦须无倒了解真实之慧及随欲安住之止,方能明了见真实义。”宗大师的话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一切思维活动都是我们自性的作用,当我们一切思想活动都停止的时候,那一片清明的觉知就是自性的显现。是故六祖慧能对为法而来的惠明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从祖师们精辟的开示中足以说明了止观双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