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35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灵活运用-决胜2018年高考数学之破解高考命题陷阱(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35破解高考命题陷阱之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灵活运用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2•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中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4•了解曲线参数方程的意义,掌握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会应用参数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5•掌握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会根据已知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2、二.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设点P(x,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歼{的作用下,点张,力对应到点pxf,X),称卩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化,简称伸缩变换.2.极坐标系与点的极坐标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自点O引一条射线Ox,同时确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其中,点O称为极点,射线&称为极轴.设M是平面上任一点,〃表示OM的长度,"表示以射线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所成的角.那么,有序数对(p,0)称为点M的极
3、坐标.显然,每一个有序实数对S,“)决定一个点的位置.其中,〃称为点M的极径,〃称为点M的极角.由极径的意义可知当极角〃的取值范围是[0,2兀)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就与极坐标S,0)9工0)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极径"=0,极角〃可取任意角.3.坐标之间的互化(1)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如图).平面内任意一点P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肿和s,“),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两组公式
4、:x=pcos&通常情况下,将点的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时,取“MO,0W”<27T・1.参数方程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y)都是某个变数/的函数,即{;•?;;;,并且对于/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该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x,刃都在这条曲线上,那么此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x,J,的变数『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点的坐标间关系的方程F(x,力=0叫做普通方程.2.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由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消去参数,消参数的方法有代入法、
5、加减(或乘除)消元法、三角代换法等.如果知道变数x,中的一个与参数f的关系,例如x=/W,把它代入普通方程,求出另一个变数与参数的关系那么就是曲线的参数方程,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x,丿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一.方法总结1•点M(p,0)的极坐标通式是S,0+2")或(一“,&+2"+n)(&WZ)•如果限定〃>0,OW0<2n或一兀<00兀,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和极坐标S,0)—一对应.y=x2+/2•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是tan°=x(E°)•这两组公式必须满足下面的“三个条件
6、”才能使用:(1)原点与极点重合;(2)x轴正半轴与极轴重合;(3)长度单位相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中,需注意等价性,特别是两边乘以""时,方程增了一个〃重解p=0,要判断它是否是方程的解,若不是要去掉该解.3•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及求法(1)合理建立极坐标系,使所求曲线方程尽量简单.(2)巧妙利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中坐标之间的互化公式,把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解决问题.(3)利用解三角形方法中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出关于极坐标S,0)的方程是求极坐标系曲线方程的法宝.⑷极坐标系内点的对称关系:①点PS,
7、“)关于极点的对称点P®0土兀);②点PS,0)关于极轴所在直线的对称点P(p,一“);③点P(p,0)关于直线〃=于的对称点为P(p,兀一“);④点P(p,9)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于一〃)・4•极坐标系下A(p,Bg。2)间的距离公式
8、昇〃
9、=寸屛+屏一2〃[Ceos(仙一仇)1•选取参数时的一般原则是:(l)x,y与参数的关系较明显,并列出关系式;(2)当参数取一值时,可唯一的确定x,y的值;(3)在研究与时间有关的运动物体时,常选时间作为参数;在研究旋转物体时,常选用旋转角作为参数;此外,也常
10、用线段的长度、倾斜角、斜率、截距等作为参数.2•求曲线的参数方程常常分成以下几步:(1)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曲线上设任意一点P(x,y);(2)选择适当的参数;(3)找出x,y与参数的关系,列出解析式;(4)证明(常常省略).3•根据直线的参数方程标准式中t的几何意义,有如下常用结论:(1)若M
11、,M2为1上任意两点,M2对应t的值分别为St2,则
12、MiM2
13、=
14、ti—t2
15、;(2)若Mo为线段M1M2的中点,则有h+t2=0;(3)若线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