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09029
大小:119.0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1
《论风险责任概念的确立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风险责任概念的确立关键词:债务责任最终责任风险责任受偿不能风险内容提耍:口己责任原则是现代侵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适用非按份责任形态的数人侵权责任中,却普遍存在责任人可能为本不属于n己的最终责任份额承担责任的现象。对此问题学说上不但鲜有专门研究,甚至连指称这部分责任的专门术语也不存在。通过对债务与责任的区分、多数人债务与多数人责任的区分,可以清晰的看到最终责任与风险责任的区分。所谓“风险责任”,就是责任人承担的超过最终责任份额的责任部分,其实质是受偿不能风险。确立风险责任概念,就形成了“自然债务一最终责任一风险责任”的侵权责任概念谱系,能够精确的描绘债务和责任的重
2、合或单独存在状态。自己责任原则是现代侵权法的基本原则z—,但在适用卄按份责任形态的数人侵权责任小,却普遍存在责任人可能为本不属于自己的最终责任份额承扌I!责任的现象。这部分超过最终责任份额的责任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学说上不但鲜有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其至连指称这部分责任的专门术语也不存在,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开始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一、卄按份责任形态中损害赔偿责任的杲化及其带来的疑问首先以最典型的两个加害人Dl、D2共同侵害受害人P的简单案例来说明不同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适用屮责任人实际承担责任份额的差异。假设P遭受了1000元损火,如果适川按份责任,DI、D2按照各白
3、的最终责任比例共承担1000元的赔偿责任;[1]如果适用连带责任或者不真正连带责任,P可以向D1或者D2单独耍求全部的赔偿,但获得的总额不得超过1000元;⑵如果适用补充责任,若D1是直接侵害人,承扌1!1000元的损害赔偿责任,D2承扌II最多不超过1000元补充责任。[3]厉三种非按份责任的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形态的设计,在一定程度都是为了解决实际案件处理屮,充足损害赔偿能力的假设与赔偿能力普遍不足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依据不同的案件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进行选择适用。但按照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在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关系中,赔偿权利人的请求权数额应该“二”数个赔偿义务人的损害赔
4、偿义务总额;按照自己责任原则,赔偿义务人所承担的责任数额也应该“二”损害赔偿义务数额。这两个等式在按份责任形态中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非按份责任形态,即连带责任形态、不真正连带责任形态和补充责任形态屮,如上面的案例所展示的,数个责任人承扌口的赔偿责任总额“〉”赔偿权利人的请求权数额。在DI、D2两人可能承担的赔偿总额屮,有1000元是应该向P承担的最终赔偿责任,而剩余多出的部分显然不是最终赔偿责任。那么,便出现了多余损害赔偿责任性质的疑问:这部分赔偿责任的性质是什么?与1000元最终赔偿责任有什么区别?二、债务与责任的区分耍解决上述疑问,必须冋到债务与责任的区分层面上进行
5、探讨。因为赔偿权利人的请求权数额和赔偿义务人的义务数额都是债的数额,在性质上不同于赔偿责任,这种性质上的不同可能就是数额上不相等的原因。(―)罗马法不严格区分债务与责任《法学阶梯》屮的“债是拘束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而为一定给付的法锁”。《学说汇纂》中提到“债的木质并不是要请求某物或某役权,而是使他人给与某物、为某事或为某物的给付。”有学者认为二者内容相同,但后者略为具体,[4]但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法学阶梯》中的债的定义相对于《学说汇纂》中更强调强制性。债(Obligalio)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得据此请求他人为一定的给付,也就是请求权,由此请求权的人是债权人;另一方而
6、则是据此应请求而为一定给付,这就是给付义务,承扒给付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的这种关系因为有国家认可的“Obligation”作为依据,因而可以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从而使“Obligation”成为实施拘束双方当事人的“法锁”。[5]因此,尽管罗马法上不严格区分债务和责任,但“法锁”已经体现出债务和责任的最早区分。人在成立债的关系以前可以自由行为,当债的关系成立后受到“法锁”的约束,债权人完全可以根据“法锁”的效力而对债务人的人身具有“管朿权”,并可以在债务得不到清偿时实现。罗马法上这种约朿关系的产生是基于当帝人双方的H愿而不是强制,而这种约束Z所以能够实
7、现,却是由于国家法律的维护。另外,由于这种关系完全是特定的人身关系,厉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才逐渐山财产上的责任取代了人身上的管束。[6](二)日耳曼法对债务与责任的区分债务与责任的区分,乃是日耳曼法的重耍贡献。根据李宜琛先生的考证,日耳曼法上的债务(Schuld)—语,意为“当为”,该词也指债权。故所谓债务者,原谓债权人与债务人间之当为状态。债务人并不负有强制履行之义务,履行与否,悉属债务人之自山;若债务人基于其自山意思,口进而为履行时,则其给付有终局的效力,则不得再行任意収回,而当事人间之债权债务,亦即因而消灭。至债权人亦不过仅得保有其所受领Z给付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