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

ID:43571251

大小:29.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1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_第1页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_第2页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_第3页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_第4页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及机制改革及创新摘要: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其运行机理基于信任、宽容、参与和法治的思想理念。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受制于非良性路径依赖、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以及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等因素,因而要在利益协调中进行创新,且要着眼于社会管理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调控机制、抗风险机制以及利益相关方的供需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的侧重点各异:从政治学的角度看要关注法治化与宪政化,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要主张服务化与制度化,从哲学的角度看要强调自主性,从社会学

2、的角度看要突出公众参与权。关键词: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机制;运行机理;改革创新;趋势中图分类号:B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2)04-0054-08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其运行机理是基于信任、宽容、参与和法治的思想理念。本文基于体制与机制的运行现状、问题,剖析其形成原因与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探讨创新应坚持的原则、着眼点与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运行机理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

3、理,明确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明确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运行机理(参见图1)。(一)体制与机制运行的思想理念第一,扩展社会的信任格局。卢曼认为,信任为简化合作关系而生。韦伯认为,信任有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两种方式。郑也夫把信任分为人格信任(对某个具体人物的信任,如亲族、同乡会、行会中的信任)和系统信任(对匿名者组成的制度系统的信任)[1](p.5)o李伟民、梁玉成的结论是:中国

4、人根据双方人际关系所确定的有选择倾向性的相互信任即特殊信任,与根据有关人性的基本观点信仰所确定的对人的信任即普遍信任,两种信任各自独立无明显关联[2]。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管理领域中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无论是在人际间、团队间、组织间的层次上,均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即相互依赖性、心理概念、风险、善意、理性决策与情感成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信任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组织(如,政府机构)的行为。可以说,信任为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赢得大众支持提供了内在源动力,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要扩

5、展一个社会的信任格局,既包括信任链、信任圈,也包括信任网,使建设信任与破坏信任具有明确的对称性。第二,推崇宽容的社会价值。宽容是社会管理使多元混乱趋于和谐有序的驱动力,因此,社会建设要普遍地推崇宽容的社会价值,如尊重他人信仰、行为或生活方式,集团之间相互尊重,不同意见求同存异。换言之,宽容致力于差异中和平共存。差异是宽容存在的情境条件,而否定反应、能力和克制是宽容的定义条件。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从行为主体是否对他者有否定反应的角度来看,要提倡宽容防止冷漠;从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去干涉他者的角度来

6、看,要提倡宽容反对默许;从行为主体是否克制去干涉他者的角度来看,要提供宽容远离不宽容。换言之,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运行需要行为主体在差异情境中对不同的他者有能力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克制理念来支撑[3]。第三,倡导公民社会的参与。公民参与是解决矛盾分歧的重要原则。在社会建设中,公民通过草根和社区组织,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的方案、团体、组织(机构)或环境当中并进行决策,以影响社会,这是一种减少心理疏离并增加知觉能力及控制感的良好方式。公民参与和“赋权”、“自助”、“协同合作”与“社区意识”之间密切相关[4](p.l

7、)o研究表明公民参与邻里草根组织能够增强正向社区意识,达到如下效果:一是呈现非正式邻里行为;二是增强社区意识与公民责任感;三是对邻里、街坊等生活品质感到满意;四是参加公寓大楼的活动;五是担任其他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六是达到知觉邻里协会的效能。在社会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人、环境、公民参与、社区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坚持制度、理念与文化层面的法治。法治使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获得广泛而现实的制度基础。自亚里士多德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以来,许多思想家为之付出了诸多心血。伯尔曼认为"法律意味着秩序,宗教意味

8、着信仰”[5]。法治不仅属于法律范畴,而且属于道德范畴,要以平等的人权保护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时,法治还具有政治学属性。'‘亚里士多德法治公式”明确指出:“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当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6](p.199)我国自1997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法治实践描绘出的图景是: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来凝练正确的法治理念,通过遵守法律制度、信仰法治理念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