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24524
大小:18.2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9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莲子也是我们建宁的特产之一。大家都听说过“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这句话吗?殊不知,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吧。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
2、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周敦颐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1.检查自读情况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周敦dūn颐yí()可爱者甚蕃(fá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不蔓màn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花之隐逸yì者也()陶后鲜xiǎn有闻()2.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通译全文。3.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其
3、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5.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四、赏析课文(一)、分析第一段。 1.女同学读第一段。2、教师讲解。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明确:三种。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明确:爱菊之人有陶渊明;爱牡丹之人世人都爱之;我只爱莲花。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
4、生活态度。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3、背诵第一段。(二)、分析第二段。1.男同学读第二段。2.教师讲解。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
5、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提问: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学生明确: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提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三种花:菊、牡丹、莲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3.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四、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2.衬托的
6、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五、课堂练习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举例:我喜爱梅,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任选几位同学交流。课后做到摘抄本上。板书设计:三种花:菊、牡丹、莲三种人:隐士、富贵者、
7、君子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作业设计:默写两篇文章教学反思:本课在讲授时,我注意观察了班级的动态,我发现部分同学非常认真,老师说一句记下一句,而有些同学非常懒惰,乃至老师讲完一段学生依旧是不动手。于是我强调了怎样做笔记。如果从这一个小事上看,会发现,这些东西只有走下讲坛,认真看,才能比较清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