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94912
大小:286.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8
《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思路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思路探讨李丹丹张桂蓉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社会中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临终关怀在提高人们生命质量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传统的死亡模式,低层次的tJ告终照顾使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介入临终关怀事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社工介入的老年人临终关怀思路.关键词老年人临终关怀社会工作作者简介:李丹丹,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桂蓉,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
2、2011)04·175·02临终关怀是指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医护环境、温暖的人际关系和坚强的精神支持,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安慰和关怀的一种综合性卫生医疗服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迅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会有更多的学科领域介入。临终关怀萌芽于17世纪初,它的提出与兴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临终关怀相继在全球英国、美国、日本和香港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迄今临终关怀医院在我国的许多城市纷纷涌现。1988年7月15日天津医科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和临终关怀病房,并于次年建立“临终关怀病房
3、”,这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也开始跻身子世界临终关怀事业的行列。之后北京、上海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目前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由机构100多家。已有数千人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关于临终关怀介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医学界,研究者关注更多的是专业医护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的介入。而事实上。临终关怀病人除了需要尽量减轻病痛带来的身体疼痛以外,还需要爱和精神上的支持、抚慰。因此,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临终关怀的介入意义重大。一、巾国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的问题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固有的死亡传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临终
4、关怀这个陌生的观念还具有一定的排斥态度,这给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消极的影响,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理解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致使临终关怀的发展举步维艰。(一)传统的死亡模式影响人们对临终关怀的认识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很多传统的思想在一些人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中国人受孔孟等思想文化的影响,对死亡始终抱有一种消极、否定的负面态度。另一个方面,中国人更多的讲求“孝”,孝顺是中国人思想中的最高行为标准。在中国人看来,老人临终的时候,子女是否在身边照顾直到送终是评价子女孝顺与否的重要标准。这种传统的死亡观念一直影响着社工等专业机构在临终关怀的介入。(二)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子女无
5、力对临终老人实行细致的家庭照顾随着小型化家庭的增多,夫妻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还要面临赡养四个或是更多的老人,在给予老人的家庭照顾中可能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中子女不能及时为临终老人出现的精神、心理需求给予关注,很容易忽视临终老人临终前的诉求。然而对于小型家庭的家属来说,可能会因为亲人的突然离世而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甚至精神出现其他问题,这些人同样需要给予死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工机构可以针对小型家庭对临终老人提供机构关怀.对于帮助小型家庭子女舒缓情绪会起到重要作用。(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有待改善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它对从
6、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有医学护理知识,有职业道德,更需要强化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心理学知识、伦理学等相关内容.只有这样,在临终关怀的过程中,才能给案主一种归属感、信任感。而我国的目前发展现状确是工作人员的缺少、专业知识匮乏、工作积极性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临终关怀服务总体质量。改革开放以后,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水平。综合起来看,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覆盖面小:工作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临终关怀学习和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现存的临终关怀机构归属性质问题模糊,资金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上还有待改善:政策的扶持度也有待完善。
7、所以我们国家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还有待于政府、机构与专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正为我们社工的介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优势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心因此,尽力满足临终病人的需求,并推动外部环境的改变,为病人需求的满足创造条件成为了社会工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