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自身免疫病

医学--自身免疫病

ID:43474847

大小:5.81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10-08

医学--自身免疫病_第1页
医学--自身免疫病_第2页
医学--自身免疫病_第3页
医学--自身免疫病_第4页
医学--自身免疫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自身免疫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autoimmunedisease自身免疫应答第一节、概述基本概念自身免疫病分类与特征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第四节、自身免疫病举例生理性自身免疫现象;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是由于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是病理性的自身免疫;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是指机体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AID)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自身组织损伤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疾病。一、基本概念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与特征(一)自身免疫病的分类1按自身抗原分布范围分类:器官特异性与非器官特异性2原发或继发性自身免疫病3按

2、病程分类3按病程分类急性局限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全身性-EB慢性局限性-重症肌无力、慢性全身性-SLE(二)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1、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2、患者女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并有遗传倾向;3、存在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4、疾病有重叠现象;5、病程迁延,发作与缓解交替;6、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不同特点人类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性自身抗原第二节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细胞前体中枢耐受胸腺骨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凋亡(阴性选择)外周耐受耐受破坏/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自身耐受的形成和自身免疫病诱

3、发自身免疫异常的环境因素1、隐蔽的自身抗原体内某些自身抗原成分(如甲状腺球蛋白、眼的晶体和葡萄膜、脑脊髓、肾上腺和精子等)被称为隐蔽抗原(sequesteredantigen)。它们在胚胎期被某些解剖屏障隔绝(或尚未分化和发育),未与免疫系统接触,故针对这些抗原的特异性自身反应性克隆处于无应答状态。在外伤或感染等情况下,隐蔽抗原可被释放入血,从而激活相应淋巴细胞克隆,产生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一)、自身抗原出现免疫隔离部位自身抗原的释放T2、修饰的自身抗原:感染、辐射、药物自身抗原发生改变物理、化学生物、药物新抗原抗体、T细胞攻击3、共同抗原(分子模拟)*A组溶血性链球菌胞壁抗原或

4、胞浆膜抗原与人体组织起交叉反应的A组链球菌抗原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正常细胞效应T细胞或抗体病原体共同抗原引起的交叉反应4、表位扩展在AID发生过程中,APC摄取组织损伤的碎片,并可能将自身抗原的隐蔽表位递呈给机体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此现象称为“表位扩展”。决定基扩展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发病相关。(二)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异常(免疫系统异常)1、中枢耐受机制障碍*中枢耐受:克隆选择学说*胸腺功能障碍→阴性选择障碍→自身反应性T细胞存活→自身免疫病*举例:重症肌无力、SLE、RA、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免疫系统的异常改

5、变2、外周耐受机制障碍⑴多克隆刺激剂的旁路激活某些微生物的产物,可直接刺激B、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超抗原→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TI抗原→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超抗原激活T细胞示意图(A)正常(B)交叉反应旁路激活(C)加入药物抗原性质改变旁路激活⑵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异常B7分子异常表达→提供活化信号2→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激活→自身免疫病⑶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衡*Th1功能亢进→某些器官特异型自身免疫病(IDDM、MS)*Th2功能亢进→某些器官非特异型自身免疫病(SLE)⑷MHC-II类分子异常表达→提呈自身抗原→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激活→自身免疫病⑸Fas/FasL表达异常

6、(遗传缺陷)*表达过少→AICD(激活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障碍→自身反应性T细胞清除障碍→自身免疫病*表达过多(胰岛细胞)→CTL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靶细胞(如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病*举例:IDDM、多发性硬化、桥本氏甲状腺炎等。AICD机制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CTL表达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表达FasLAAAAAAFas-FasL相互作用诱导靶细胞凋亡FasL病毒感染的靶细胞6、个体因素⑴遗传因素-家族倾向、MHC关联个体遗传背景从二方面影响其对AID易患性:①机体针对特定(自身)抗原能否产生应答及应答的强度受遗传控制,尤以MHC的作用最为重要,此外,自身反应特

7、异性TCR和BCR表达也与遗传背景有关,如HLAII类分子DR3与重症肌无力;②许多免疫分子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细胞凋亡或炎症反应,若编码这些分子的基因出现异常,可影响自身耐受的维持,表现为对AID易感性。如补体成分C1q和(或)C4基因缺陷,体内IC含量增加,易发生SLE。⑵年龄和性别第三节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机制自身免疫病组织损伤大多由II、III、IV型超敏反应所致:1自身抗体的作用;II2免疫复合物的作用;3T细胞的作用;4巨噬细胞、NK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