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课本插图论文开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数据表课题名称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关键词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插图使用策略课题类别基础教育学科分类小学语文二、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内)㈠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S版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引导、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能。尤其是中年级
2、开始理解重点句段、练习习作,课文中出现的插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它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逐步升温,对插图的使用过少、运用不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很多一线教师忽略教材插图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除了被其鲜艳的色彩吸引外,很少会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进行“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辅助教学的作用,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2.研究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具
3、体体现在:⑴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对教师来说,此课题的实践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插图指导学生预习、巩固记忆、理解背诵课文、练习写作、实施情感教育。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此课题的实践,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㈡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追溯国内外对教材插图的研究,我国明朝的《对相识字》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图文对照的教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制作的《世界图解
4、》也是比较早的带有插图的教材,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材的发展。正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教材的插图经历一个少到多,从单色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的推行,插图现在已成为教材革新的重要标志。那么,相关研究者对教材插图做了哪些研究呢?1.国外相关研究⑴有插图性教材与纯文字性教材的实用效果比较美国学者W•H•Levie和R•Lentz总结了3155个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插图性教材比没有插图的教材的教学效果好[1]。(Willows,F•M•Dwer,1979)进行的分组实验研究表明,纯文字性教材和纯插图性教
5、材阅读起来没有图文结合的课文效果好[2]。⑵对影响插图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目前关于对图文内容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图文相关程度越大、融合度越高插图的作用效果越好。(Bartram,1980)等人对非实物性图片的多项研究表明,从地图上学习空间信息,要比利用文字描述学习地理有效,当然也要求图文的相关性[3]。此外,还有研究者对自制图片的学习效果进行过研究。(Peeck,1974)得出结论,理解与插图内容有关的课文成绩高于无关或无图课文成绩[4]。插图与课文的位置关系也是影响插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Meyer近期的研究表明,当插图位于首页时,它
6、有引导和控制学生注意点的效果。当插图与涉及的内容安排在同一页上而不单独分开排列时,学生更容易被所学的知识吸引。(Royer,Cable,1976)的研究发现,在课文前加上插图有助于联系上下文理解将会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水平[5]。⑶插图的作用及插图作用机制理论的研究(Duchastel,Levin)等人提出了教材插图具有认知与非认知两个方面的功能:大量事实表明,插图有注意功能,它能够自动的吸引读者,没有插图的教材是没有市场的。不仅儿童甚至大学生也喜欢那些带有插图的教学材料;插图的导向功能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指向某一对象,但它要受学习情境和学习者
7、动机的影响。在阅读广告或是期刊时插图可以使学习者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部分内容;插图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和态度,插图还能够改变对人种、性别等多方面的态度和信仰,教材出版部门因此配有少数民族和女性插图的顾问;插图认知功能能够通过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这些内容的掌握,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6]。Denberg曾以实验论证了在有插图的条件下,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更为准确[7]。(Donald1979,1983)先后两次实验,结果都显示:插图能为儿童阅读理解提供合理的语义信息,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8]。2.国内相关
8、研究从国内看,有关“课文插图”的课题研究,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期,正在成长起来。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叶圣陶先生曾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