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

ID:43241214

大小:22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0-07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_第1页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_第2页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_第3页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_第4页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学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中国改革的思考关于老牛破车的革新方案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1.老牛与破车同时更新优点:效率成倍提高缺点:投入大,有停工期,有磨合期2.先以骏马更换老牛,等有钱再更新破车优点:投资不大,效率可以提高许多,但要注意控制马的速度,破车经不起颠簸。缺点:由于眼前利益的诱惑,不愿意更进一步更换破车,导致破车不堪重负,直至解体。(专家提出GDP应保持在9%以下)3.先换破车,以后再换马优点:相对来说这是最稳妥的更新方案。但由于是新车,设备齐全,比破车还要重,效率比老牛破车更差。总之,后两种方案是不合谐的。俄罗

2、斯与东欧的改革途径中国的改革途径中国为什么只能选第二种方案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实力。精神方面,文化不同(这一点与日本不同)物质方面:经济实力太弱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因为资金,也不是因为人力资源,也不因为自然资源,而源于组织制度本身。组织本身的奖惩机制,分配机制,创新机制,合作机制等等,直接决定着这个组织的运转,并决定着这个组织是什么样的状态,并直接着决定组织以后的发展。制度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组织运营的组织形式,包括组织的各个系统,如何最大限度的搭配在

3、一起,让其良好的运行。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发展的不健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组织的形式出现了问题,而非其它的原因,所有的问题根源在于其制度设计,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达到良好的运营计划,从而达成所期望的结果。现代经济学总结现代经济学的整座理论大厦其实都建立在“最大化”这一基础上。通俗地讲,最大化就是对“付出”与“获得”所做的比较分析。当“付出”给定时,人们会追求尽可能多的“获得”;当“获得”给定时,人们会追求尽可能少的“付出”;当有限的资源面对一系列给定的“付出”与“获得”时,人们会选择其中差距最大的。这

4、就是经济学所谓的“理性”,按这一“理性”行为的人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因此,“经济理性”和“经济人”是自亚当·斯密以来,近、现代主流经济学两个最基本的、不证自明的预设与前提。如果商品1的效用为5单位,销售价格为10元,那么一个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上的每元钱可以购买0.5单位效用;如果商品2的效用为4单位,销售价格为5元,那么一个消费者花费在商品2上的每元钱可以购买0.8单位效用。如果该消费者的钱只够买一种商品(这就是所谓的收入约束),如果该消费者必须购买一种商品,经济学告诉人们,一个人如果不想和他的钱

5、袋过不去,他的选择必然是购买商品2而不是商品1!这就是经济学的全部真谛。当消费者在n种商品中选择时,他将首先挑选效用-价格比最大的商品。但随着消费增加,他对该商品的需求也逐步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商品的“边际”效用会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往往用“边际”这个词来指一个连续变化的数量在某一个点上的数值,例如你一共吃了5个包子,而第5个包子的效用就是包子的“边际”效用)。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边际效用的递减,效用-价格比的值也会下降。当这一比下降到一定水平,他就会停止该商品的消费

6、,把购买力转移到其它效用-价格比更高的商品上去。从一个动态过程看,消费者会把消费行为不断指向效用-价格比较高的商品,直至所有商品的效用-价格比都等于一个相同的值,这时,消费行为就取得了某种均衡,从而实现其收入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经济学对消费者理性行为的描述。如果换一个角度,把效用看作生产者投资某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把价格看作生产者投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假定固定投入不变,那么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边际收益最终会有一种递减趋势,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做了这些假定后,以上对消费行为的描述也

7、同样适用于生产行为。当生产者以有限的资源面对n个投资决策时,只有把资源始终投入收益-成本比最大的领域,生产者才能获得总收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是经济学对生产者理性行为的描述。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具有不同的偏好,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效用。如果对A来说商品1的效用比商品2大,对B来说商品2的效用比商品1大;根据经济理性的要求,A与B之间就可能发生商品交换。当A用商品2与B交换商品1时,双方的效用都将提高。据此经济学认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

8、下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这就是经济学对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理性原则的推断。如果生产者的资源禀赋不同,即他们拥有不同的劳动、资本和技术,同一种商品由不同的生产者生产就会有不同的成本。如果A生产商品1所用的成本比B低廉,B生产商品2所用的成本比A低廉;根据经济理性的要求,A与B之间就可能产生分工与贸易。当A和B分别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组织生产并进行贸易时,双方的效率都将提高。这就是经济学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性原则的推断。上述交换、分工与贸易提高了每个人的效用,却没有减少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