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51737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6
《“巧设支点”是一种教学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设支点”是一种教学艺术当前,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要为“四化”建设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学就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支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巧设支点”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某种方式或借助某种媒介强化原有的认知、能力的迁移,高速高效地形成新的认识和新的能力,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思维。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支点,施行探究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请看课例一:俗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要达到“自见”必须有个前提一思索。如果不动脑筋,即使读了千遍,“其义”也未必“自见”,只是个死读书的呆子。因此巧设某教学的支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是训练学生思考的好方法。如教《卖炭翁》一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学生初读提出疑问,“衣正单”应愿天暖,为什么卖炭翁“愿天寒”呢?我就以此“质疑问题”作支点。诗人借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现什么?诗人为什么同情可怜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繁重的体力劳动折磨了他,“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没有什么奢望,只不过是为了一温一饱活下去。“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愿天寒”冬天是卖炭的旺季,而气候越冷炭价越高。老翁多么盼望天冷呀,自己一年伐薪烧炭,就盼个冷天,多卖一点钱,好解决下一年的温饱,怎么能不“愿天寒”呢?故“忧炭贱”。学生终于理解了诗意,卖炭翁的生活陷入了绝境,也正是这一“愿”一“忧”形象地把卖炭翁复杂的心态写了出来。既反映残酷社会对卖炭翁在生活上的折磨,又反映了封建剥削者对卖炭翁在心灵上的摧残。这样学生自设疑问围绕“质疑问题”这一支点进行思考,就调动了学生的中枢调控作用,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课例二:在教《猫》一课
4、中,待学生阅读课文后,我让学生给“妄下断语”中的“妄”字作解释。学生作了“空、轻易的”,“没有根据的,不合实际的”,“出了常规胡乱的”等解释。我分析归纳出“妄下断语”的“妄”就是“胡乱下结论”。接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说明什么叫做“妄”。学生找出“仅仅根据猫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就说一定是猫吃掉了鸟”;“仅仅根据默默无言就认为猫的罪状证实了”;“我找了一半天也没找到,我认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在这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便能水
5、到渠成地找出课文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言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这课例就是以辩析“妄下断语”这个词语为教学支点,向着“理解内容按妄下断语为线索组织材料概括中心冤苦"就这个阅读的层次关系思索并作分析的。倘若按旧的教法,这三者属于解词,分析课文,归纳主题三犬方面。这样逐一学习下来,面淹没了点,既臃肿拖沓,又互不同气,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本课例能凭借一个支点,设计了最便捷的思维流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给学生以独立阅读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例三:《愚
6、公移山》一文,语言浅显,学生一看便明,我以“帝感其诚”为教学支点切入,引导学生对愚公“诚心”作探索。愚公“年且九十”还要移“太行、王屋两山”可见其伟大。“聚室而谋”有民主,“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做事有正确的目标。“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要完成目标即要付诸行动,可见愚公的实干精神。“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遭到反对还坚持移山,可见愚公信心之大。是故愚公移山的信心和毅力感动了上帝。这种探索仅是在对文章作传统的理解。为此我引出另一教学支
7、点。有人说,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山末移而身先死,何苦累及子孙?“时间是金钱,效益是生命”的今天,你有何建议?即以“写作”切入课文。有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是:……回到家,愚公召集家人开了一个会议,会上提出了智叟的“点子”,全家人听了都觉得妙极了,第二天便各自行动了。原来,智叟建议利用这两座山进行资源开发…………愚公亲自上山进行资源勘探,查明了山上居然有很多珍稀植物。随后进城申请成立了自然保护区,愚公的儿子又进城请来工程队修筑了通往山外的公路。智叟利用愚公的知名度把自然保护区命名为“愚公园”,又进城找大牌明星帮忙做广告,每天在
8、电视上播它九九八十一次。城里人很快就知道愚公利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建了公园,都觉得惊讶,想去看一看“愚公园”成为最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这样,以某教学支点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把读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发展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授课中,巧设支点,设计有目的性的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对支点内容进行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