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

ID:43133580

大小:19.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_第1页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_第2页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期待视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期待视野"在接受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它是接受美学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姚斯所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页)姚斯认为,当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吋,读者会因作品毫无新意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超出读者的期待视野时,读者往往感到非常兴奋,认为自己的审美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确立新的审美标准。由此,他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它发表的历史时候以何种方式适应、超越、辜负或校正读者

2、的期待,显然为确定它的美学价值提供了一种标准。”(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所以一部作品的审美意蕴在何种稈度上超出读者的期待视野往往影响着作品的成败。例如,《倾城之恋》中的流苏不堪娘家众人的白眼,走岀家门,企图通过婚姻来换取经济上的安全,而她企图嫁的人却并不打算娶她,因而两人用尽伎俩,相互试探,其屮一段心理描写:流苏表面上和他热了些,心里却咕道着:他使她吃醋,无非是用的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怀里去。他早不同她好,晚不同她好,偏拣这个当口和她好了,白牺牲了她自己,他一定不领情,只道她中了他的计。她做梦也休想他娶她。……很明显的,他

3、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然而她家里虽穷,也还是个望族,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他担当不起诱奸的罪名。因此他采取那种正大光明的态度。她现在知道了,那完全是假撇清。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御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这段话没有文采四溢的华美词句,也没有拗口生涩的用语,作者以说书人的口吻,用生动的市民语言来分析流苏的心理活动,既生动又深刻,既使市民爱读,也让知识分子觉得有品味,其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鲜艳醒目。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明显的雅俗共赏的特征,她的创作既以被看作市民读物,也可以作为知识分子的案头藏书。这点和她创作中对读者期待视野的重视不无相关。张爱玲对读者的趣味与要求有着清醒

4、的意识,她的作品非常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趣味、欣赏水平,颇有些“通俗易懂”。她对女性的悲剧宿命有着深刻的思考与精彩的描写,读张爱玲的小说需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故事的趣味性,而且有思想的提升,是新的期待视野的形成。姚斯指出“就像每个真实的经验一样,对一部先前一无所知的文学作品的首次文学经验,也要求'一种先入之知,它是这种经验木身的一个成分;在这种先入之知的基础上我们遇到任何新东西,都完全可以加以体验。'”(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载张廷琛《接受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12页)即便是一部新作品,它也不可能是来自信息真空以绝对的新的样

5、态出现,它总是处于作品与接受者的历史链中。因此,在新作品和接受者之间,有种感知定向来预先提示和沟通,是“一种内在意群的期待视野”。姚斯认为“这种文学——历史参照系的客观能力的理想范例是那些唤起读者期待视野的作品……于是,塞万提斯就允许他笔下那位最后的骑士的冒险故事带着着意戏仿的那种人人爱读的古老骑士故事的期待视野,从《堂•吉诃德》屮产生。”(姚斯:《文学史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载张廷琛《接受理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12页)同时,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建构的过程,而且正是这一过程决定着某一作甜与形成流派后诸作甜间的关系。正如姚斯所说的:“当新的期待视野比较

6、普遍地流行时,改变了的审美标准的威力就表现为,读者体验到从前成功的作品已经过时了而不再欣赏它。只有从这种期待视野改变的角度去观察,对文学效果的分析才达到读者的文学史的尺度,畅销书的统计曲线才能提供历史知识。”姚斯在他的演说中曾举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费陀的《芬妮》为例,虽然福楼拜的小说与《芬妮》一起因为触犯公众道德而受审,但《芬妮》一年内却发行十三版,取得空前成功,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却相形见细。姚斯将此归结为1857年读者的期待视野不能接受福楼拜在形式上的“非个人化叙述”原则的创新,然而,随着《包法利夫人》的世界性成功,读者终于认可了新的期待标准,从而使得文体花哨、充满

7、抒情忏悔式的陈词滥调的《芬妮》最终成为明FI黄花。从这一例证充分说明,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在接受主体自身的心理图式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屮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而读者期待视野与对象世界的完全融合也正是异质同构原理的作用。山郁兰:《接受之维的期待视野》,载《廿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