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93197
大小:394.82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29
《编行政行为法第一章行政行为概述第一节行政行为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编行政行为法第一章行政行为概述第一节行政行为理论的历史和功能一、行政行为理论的历史(一)行政行为单一化时期(二)行政行为多样化时期二、行政行为理论的功能(一)为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法律手段(二)使依法行政原则具体化(三)扩大了对行政诉讼类型的选择第二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宜宾“终身禁驾”第一人据《四川日报》报道,宜宾市21岁的女司机张某开车撞人后,驾车逃逸,结果被抓获。除对此处以拘留15天、罚款2000元处罚外,交警部门还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其作出“终身禁驾”的处理,成为宜宾“终身禁驾”第一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一)法律行为说(二)单方的法律行为说(三)
2、具体的单方法律行为说(四)本书观点二、行政行为的特征(一)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二)是行政主体进行行政管理或为直接执行公务所实施的行为(三)既指行政主体在实际行政管理中所具体实施的行为,也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可以采取的行为方式或手段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分类一、行政行为分类的必要和标准(一)分类的必要(二)分类的标准二、行政行为的分类(一)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三)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以不特定的人或事物为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以特定的人或事物为
3、对象采取具体的行政措施的行为。区别:对象是否特定调整范围不同。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调整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但是具体行政行为仅仅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能否反复适用不同。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规范性文件不仅适用一次,在有同样条件的情况下,会反复适用,即规范性文件在其效力期间内,一直有调整和约束力;但是具体行政行为仅仅对于本次事项的处理有效,对于其他事项则不适用。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方式不同。具体行政行为根据行为中的内容,对于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直接作出决定,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但是抽象行政行为本身一般并不会直接导致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变化。行为程序不同。抽象行
4、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遵循不同的程序和规则,受不同程序规则的约束。抽象行政行为程序接近于立法程序,一般要求有征求意见程序以及公布程序;具体行政行为则强调调查程序以及听证程序,程序要求上有所不同。案例:信息产业部制定公布《通报》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部分下属分支机构擅自经营450MHZCDMA无线市话行为的通报》明确规定,未获得电信主管部门的业务许可,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利用450MHZ频段,经营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及无线接入业务。有关单位收到本通知1个月内,应自行关闭未获得入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至于现有巳发展的用户,应给予妥善处理。信息产业部制定公布《通报》这一行为是抽
5、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1、从调整对象上看,本通报调整的范围虽然十分广泛,但是所针对的是特殊的群体,凡是未获得电信主管部门业务许可的单位均是通报针对的对象。2、从适用效力看,本通报不可反复适用,只是要求未获得电信主管部门业务许要的任何单位收到本通知1个月内,应自行关闭未获得入网许可证的电信设备。3、从行为的内容上看,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因该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案例甲所居住的街道因为交通繁忙,被安放了禁止停放车辆的交通标志牌。甲因此要将车停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甲想对该交通标志牌的安放提出诉讼。交通部门安放禁止停放车辆的交通标志牌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第二章抽
6、象行政行为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抽象行政行为的定义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的授权针对不特定的对象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的行为。由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依职权的单方行为。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它往往可以成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法律行为性单方性抽象性三、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一)权限合法(二)内容合法(三)程序合法返节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行政立法行为的特征从属性立法行政立法行为的行政性行政立法的程序行政立法程序是行政立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订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应当遵循的步骤、方式和顺序。(1)立项(2)
7、起草行政法规、规章的起草都必须听取意见(3)审查(4)决定(5)公布实施起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也可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部门规章由国务院部门组织起草,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起草听取意见《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法》第58条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江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