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学设计

《赤壁》教学设计

ID:43065592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6

《赤壁》教学设计_第1页
《赤壁》教学设计_第2页
《赤壁》教学设计_第3页
《赤壁》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赤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大悟县四姑镇中心初中张从继[文本解读]《赤壁》这首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这一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三国能鼎立,赤壁之战则在这个历史关键时刻起了决定性作用。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众所周知:孙刘联军通过孔明借东风击败了曹军。很明显,诗在这里以地名为题,实为作者怀古咏史之作。杜牧的咏史诗,是唐朝此类诗歌的巅峰。笔力刚劲,哲理深沉,形象生动,让人叹为观止。但作为咏史诗,杜牧的咏史诗也难逃一般咏史诗的

2、樊篱。因此,《赤壁》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对历史的认识和作者对自己主观感情的表露。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也不再是作者关注的对象,历史的兴亡感才是本诗所要表露的情感,只是表露得形象含蓄而已。这种含蓄又成了杜牧咏史诗的另一个特点。诗的前两句叙事,从眼前“沉沙”的“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的兵器。)经六百余年沧桑历史而“未消”的史实,点出赤壁曾有过战争风云,同时也暗寓了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而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手持沉沙多年的折戟,诗人心绪难平,借这江水“磨洗”

3、了的折戟辨认,不曾原想手中之物居然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的遗物。两句虽同为叙事,但是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为联想,为虚。这种虚实结合,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和联想:三国的赤壁之战又蒙太奇般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脑海。这种历史的“重温”和“回顾”为后文两句的论史抒怀作了铺垫。诗的后两句议论。诗人一反传统看法,在他人眼里铁定的史实面前,援疑质理,引发议论。这两句议论反映出诗人在历史动荡的晚唐中敏感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在作者眼里,他首先不以成败论英雄;其次,诗人认为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类似于“东风”的机遇。如果这种

4、“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铜雀台这种重台密阁将“锁”住了“二乔”的美艳之躯了。“二乔”在这是首诗已经有个新的含义了,指的是东吴的前途命运。如此,作者用一个表假设条件的复句,写出了东吴的败亡,曲折地反映出他壮志未酬,同时这两句议论还表明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英雄气概。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首先在于叙事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叙事又虚实相生,前两句叙事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深化前两句叙事,突出主题。其次,在写法上,本诗以小见大。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深刻警策。[教学目

5、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背诵诗歌;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背诵诗歌;2通过讨论、启发等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难点:体会诗歌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方法]本课通过自读、默读、齐读、背诵、讨论、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一:在三国历史中,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比如说赤壁之战。赤壁之

6、战最终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自赤壁之战诞生那天开始,历史上就有很多人对它作出过评价,在这种评价中也饱含着人们各自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咏史诗《赤壁》,一起来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导语二: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赤壁》,看看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带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3

7、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赤壁》一诗分别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小结。三精读课文解读探究1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赤壁》开头作者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学生合作讨论,探究“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义?明确:这两句是议论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战胜了曹操。而孙刘联军的主帅是周瑜。周瑜战胜曹操有各种历史的原因,而在战术上主要是利用北方士兵不习水战的弱点用火攻,而火攻的成功又得力于东风之便。这种天时的作用是不可以忽略的,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发表议论的,认为

8、如果不是东风之便,孙刘联盟将会失败,吴国二乔就会成为铜雀台中的俘虏。3小结。四品位课文体味情感1学生齐背《赤壁》。2学生合作讨论: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启发:这两句议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同时作者还表达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雄气概。3小结。五回味课文欣赏特色1学生自我欣赏文章的特色。2重点讨论:本诗以小见大的写法。点拨:以小见大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由一个小小的“沉沙”“折戟”,想到了三国时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