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030494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第十七课 《记承天寺夜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时,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
2、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1.自由读课文,学生结合课文下注
3、释,(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学生读,不正确的指出。3.老师范读4.学生齐读5.托音朗读:请同学们把“念”“盖”“但”三个字在读的时候采用托音的方法来读,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设计意图:文言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读准字音,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第二步,采用托音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设计意图: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
4、同学们疏通文意,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铺垫。)四、精读课文,感受作者复杂的感情。设计问题:(1)“记承天寺夜游”这是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加上人物,事件把它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明确:苏轼和张怀民在晚上在承天寺欣赏月景(2)苏轼和张怀民是什么关系?明确:朋友(3).朋友分一般朋友和好友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你认为他们属于哪一类,并从文中找出根据。明确:志同道合的朋友,根据“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4)出示张怀民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
5、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5)写作背景链接: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6)过渡语:怀民和苏轼同为贬谪之人,有着共同的感慨,面对澄明的月光,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
6、慨?明确: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作者称两人为“闲人”,由此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入夜及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两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冬夜出游赏月的更是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都是忙人。结尾更是直接点出两人是闲人。自嘲的意味。贬谪的悲凉心境。同学们,加上叹词“唉”字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前面,读出诗人的悲凉心境学生试读,齐读(设计意图:加上叹词“唉”更让同学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不得志的心情
7、,同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联系作者和怀民的处境,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贬谪的悲凉和无奈。但是,苏轼还是一位豁达乐观之人,难道这“闲人”二字仅仅是反映了他悲凉的心境,还有没有其他感情。比如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出示幻灯片)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何处没有美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明确:闲人:闲情雅致加上“唉”字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要求读出作者的对世人追逐名利的蔑视和自己独有的闲情雅致。学生试读。老师总结:只有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赏出景色的美妙,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忙着追求,忙着工作
8、,迷失在富贵中,迷失在物欲横流中,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丢掉了那一份闲情雅致。(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唉”字的不同语气的朗读,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境)齐读课文,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本文是苏轼和怀民在承天寺夜晚赏月,那么,他们赏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同学们从修辞或者语气上来分析此句。试读此句:请同学们在“盖竹柏影也。”前边加上“噢”这个叹词,表达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情,试着读一下。学生加上叹词试读,师生共读。(设计意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