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

ID:43016570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_第1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_第2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1-2-3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2.过程与方法: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背诵这两首古诗;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苏轼和陆游的相关资料以及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读课题《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学生齐读古诗。教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

2、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1.解诗题,知作者。(1)教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教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学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2.抓字眼,明诗意。(1)教师指名读古诗。(2)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

3、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向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3)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3.多诵读,悟诗情。(1)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古诗。(2)教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4、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教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第二课时一、导入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

5、吗?(板书诗题)二、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教师:谁来说说陆游的生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词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感情炽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爱国主义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表现为反抗外侵,抒发壮志未酬之感,揭露腐败当局及关怀祖国人民。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家庭、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高贵品格决定的。)2.抓字眼,明诗意。(1)教师指名读古诗。(2)注释: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

6、花明:柳色深绿,花色明亮。(3)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3.多诵读,悟诗情。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悟出道理。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美丽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

7、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三、总结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四、作业1.背诵并默写《游山西村》。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