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经鼻蝶手术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

ID:43000120

大小:31.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_第1页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_第2页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垂体瘤经鼻蝶手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通常正常垂体组织呈淡黄色,质软带韧性,不易被刮除或吸除,相反瘤体组织,多呈白色或暗红色,质脆易于刮除或吸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一般鞍上瘤组织通过脑搏动可自行落人鞍内,如不能自行落人,为使突人鞍上的瘤体获得彻底切除。可请麻醉师增加胸腔内力,利用相应增高的颅内压将瘤组织挤人鞍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功能性微腺瘤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垂体腺瘤的手术不再仅满足于视神经减压为目的,而要求达到减少激素的分泌亢进,因而,垂体腺瘤经蝣人路手术方式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非机能性和机能性垂体

2、腺瘤的手术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旨在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使视神经和垂体区获得充分减压,后者在于将肿瘤切除后,尽快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认为在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同时,对于大腺瘤还应考虑非机能性和机能性腺瘤之手术目的,作相应的处理。对向鞍上扩展的大型腺瘤,应先将鞍内瘤组织切除,然后采用增高颅内压的方法促进鞍上瘤组织下移,以利切除;术中无CSF溢出者一般无须修补鞍底,有CSF溢出者必须用肌肉组织及骨片,用医用胶粘合,行鞍底修补,防止CSF鼻漏。电灼鞍底硬膜,试穿刺无出血后,“十”字切开硬膜,通常即可见灰白或黄色肿瘤组织涌出

3、,用取瘤钳留取标本后,以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次切除肿瘤。对向鞍上发展的大、中型肿瘤,先切除鞍内部分,待肿瘤下陷入鞍内后再予切除。肿瘤切除顺序为:先后方,再两侧及前方。肿瘤切除后,可见蓝色鞍隔呈球形降至鞍底。术中可将内镜置于鞍内近距离观察肿瘤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鞍内残腔填塞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鞍底以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鼻中隔黏膜复位,局部少量填塞油纱条,于72h内取出。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垂体瘤,手术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术式。内镜的优点有①对鼻腔正常结构

4、骚扰小,分离黏膜范围小。②手术入路每一步均有标记,可以显示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凹陷。③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术野。④单鼻孔不堵双侧鼻孔,不影响呼吸。⑤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传统的经蝶手术与经鼻孔蝶窦人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其手术适应证相同。手术中正确判断蝶窦开口及鞍底是手术的关键,蝶窦开口一般沿鼻中甲寻找。同时依靠骨性鼻中隔、梨状骨垂直板、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凹陷。术前术中认真阅片,时时对照。内镜手术的缺点是图像为二维,较显微镜下三维图像的立体感差

5、,镜面易污染,尤其术中出血多时,术者视线受影响,手术通道相对狭窄,操作技术相对要求较高。术前CT扫描有助于了解鞍底及蝶窦气化情况。头部MRI平扫及增强可以发现肿瘤对周围的组织的侵犯,如:鞍膈抬高,膨隆,垂体柄移位等。,术前认真阅读CT和MRI,明确肿瘤与垂体周围重要结构如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等的位置关系,并随时与术中对照,看是否存在解剖结构的变异。正确判断鞍底非常重要,这一方面依据术前影像,另外要正确判断周围的解剖结构,如“八”形的颈内动脉突起及凸起的鞍底,鞍底硬脑膜暴露的大小,应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式。如遇

6、到海绵间窦出血,可用棉片压迫,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填塞或应用双极电凝止血。因肿瘤一般较稀软,应用刮匙各个方向轻轻刮除肿瘤,切忌暴力。突破鞍膈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巨大腺瘤,在脑波动及吸引器负压下,塌入鞍内后再予以切除。对残留瘤体不能确认时千万不能盲目操作。术中要始终存在中线的观念。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应避免过早使鞍膈塌陷,否则,极易导致脑脊液漏,而使肿瘤切除不彻底。我们的体会是:术中应先在鞍底下方切除肿瘤组织,再依次切除鞍内,最后切除肿瘤组织,尽可能避免鞍膈及蛛网膜过早塌陷入鞍内,而影响肿瘤的完全切除,如果鞍膈过早塌陷

7、,可以用小棉片保护,轻轻推开,再刮除肿瘤。如果术中已经发现脑脊液漏,我们采用“三明治”的方法予以封堵,术后未有脑脊液漏的出现。其方法即是硬脑膜内侧放置筋膜或人工硬模,中间填塞自体肌肉,打人生物胶,外面再放置一层筋膜或人工硬模,仔细观察,没有脑脊液流出方可。垂体腺瘤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于术后有残余的,可行伽马刀治疗。内分泌激素下降不满意有临床症状者,可通过药物治疗,以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蝶窦开口的定位:准确寻找蝶实开口是判断于术进路是否正确和决定手术是否顺利的关键。蝶窦开口位于蝶窦前壁方,在中、上鼻甲根部和鼻中隔

8、之间的裂隙一蝶筛隐窝内,位于鼻腔倒锥形空间的尖端,空间狭小,蝶窦的膜性窦口较小,直径2~3mm。根据我们的经验,蝶窦开口和鼻小柱顶部的连线与鼻背一般成30。角,手术中可以以鼻背为标志,沿与其成30。角的方向,在中、上鼻甲根部和鼻中隔之间的裂隙中进入,一般都能找到蝶窦开口。前鼻棘水平至蝶窦开口的距离平均6cm。此方法定位标志明确,简单方便。蝶鞍底的定位:准确无误的鞍底定位对手术至关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