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ID:42973405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3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荆轲刺秦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方法】1、阅读法  2、讲授法   3、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中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

2、诵读课文,注音注释。2.创新设计,自主学习。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文章的出处。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

3、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了解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

4、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三、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一)、解题并梳理文章脉络1.《荆轲刺秦王》这个标题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觉得关键词是哪一个?(“刺”)2.本文

5、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阅读时抓住“刺”,即可把握文章的脉络。(一)刺之由:(“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故事开端。(二)刺之备:(“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故事发展。(三)刺之时:(“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故事高潮。(四)刺之果:(末段)——故事结局。(二)、刺之由1.字词解析①进兵北略地:向北②则虽欲长侍足下:则,那么。虽,即使。足下,您,指荆轲,表对说话对象的尊称。又如:《陈涉世家》中“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微太子言:如果没有。又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

6、谁与归?”④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这不仅是个省略句,还是个倒装句,经过调整后的语序是“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⑤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又如《陈涉世家》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也表示假设关系。⑦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处境困窘。今义,贫穷。古今异义。(三)、刺之备1.为行刺做了哪些准备?“准备信物”、“准备利刃”、“配备助手”、“怒斥太子”和“易水送别”五个场面。2.字词解析①皆为戮没:读wèi,被。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③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被④将军岂有意乎:是否⑤既已,无可奈何:事已至此⑥太

7、子迟之:以……为迟⑦仆所以留者:……的原因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及字词解析(一)、易水送别1.朗读文章第9段要求读准字音,学生常常将“太子和而歌”中的“和”读成hé,应读hè,解释应和。2.字词解析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皆白衣冠以送之:来,表目的③既祖:已经④又前而为歌曰:前,上前。为,wéi,作。⑤发尽上指冠:向上⑥于是荆轲就车而去:接近,登上⑦终已不顾:回头3.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易水送别4.朗读时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并中文中找到依据。学生自由讨论。明确:悲、壮“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意味着荆轲此

8、去凶多吉少,可谓是生人做死别。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