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

ID:42960966

大小:2.21 MB

页数:137页

时间:2019-09-26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_第1页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_第2页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_第3页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_第4页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人力交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教练员继续教育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第三章骑车人及行人的生理心理分析与驾驶应对第七节课1、课程导入2、教学目标3、第一节非机动车骑车人生理心理导入4、第一节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人力交通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行人,以及残疾行人的交通心理特性和规律。2、了解自行车骑行者特点及骑行心理特征,分析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心理因素,以创造自行车安全骑行的条件。3、了解城市行人与骑车人的交通心理特征,掌握城市行人与骑车人交通的应对教学方法。4、了解农村行人与自行车交通心理特征,掌握农村行人、自行车交通的应对教学方法。课程大纲第

2、一节骑车人生理心理分析第二节行人生理心理分析第三节针对城市行人与骑车人的安全驾驶应对第四节农村交通安全驾驶应对(每节2课时)1234第一节骑车人生理心理分析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二、自行车交通心理第一节骑车人生理心理分析在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中,自行车交通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能源消耗等问题同时威胁着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下,近些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既节能、环保,又比较灵活、便利的自行车看作是城市的绿色交通工具,备受人们的青睐。一、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一)人力或混合动力驱动的交通方式(二)依靠人体与车体平衡的交通方式(三

3、)自行车行驶蛇形轨迹(四)自行车是无安全防护的交通工具(一)人力或混合动力驱动的交通方式无论何种形式的自行车,都是由人和自行车构成的人--机系统,自行车及道路环境等外界信息,通过骑车人的眼、耳、手、脚的感觉输入给大脑,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做出分析判断,再向相应器官发出指令、输出信息,从而做出行动。自行车行驶状态完全由骑车人进行调节和控制,个体差异很大。(二)依靠人体与车体平衡的交通方式自行车的平稳运行取决于骑车人与自行车之间的相互平衡,也就是说,决定自行车运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骑车人的平衡技能。骑车人与自行车的平衡形式一般有三种:1、

4、中倾平衡状态2、内倾平衡状态3、外倾平衡状态(三)自行车行驶蛇形轨迹自行车在运行时是靠车把和倾斜角度来控制方向的,同时还要掌握其平衡,就使其很难保持直线行驶,从而形成蛇形的运动轨迹。蛇形轨迹的宽度与车速和骑车人有关。(四)自行车是无安全防护的交通工具无论何种形式的自行车,都缺乏类似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的驾驶室和座舱设备。单个自行车与单个机动车相比,它更处于“弱者”地位,因此,会产生“弱势”心理。无论何种自行车,都是一种无安全防护设备靠自身防护的个人交通工具。第八节课1、承上启下2、第二节二、自行车交通心理二、自行车交通心理(一)骑

5、行的生理心理过程(二)骑行的心理表现(三)不同年龄、性别骑行者特征(一)骑行的生理心理过程在人与自行车构成的人--机系统中,人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平衡感觉等器官来获取信息的。骑车人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过程。其生理作用过程主要反映在骑车人的眼、耳、手、脚、臀部等工作过程和反应过程;其心理作用过程主要反映在大脑机能上,是一个感知~判断-反应的过程。(二)骑行的心理表现1、求快心理2、畏惧心理3、离散心理4、从众心理5、注意力易分散6、恶劣天气的骑行心理7、不良心态1、求快心理虽然人们的出行目的各不相同,但无论为何种

6、目的选择骑自行车出行,省时、省力地达到目的地,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自行车洪流的群体中,求快心理有意无意地互相影响,使骑车人有意无意地在产生一种竞争心理驱使下的超越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表现为快速、急追、抢超、猛拐、硬钻,甚至违反交通规则,因此容易导致交通事故。2、畏惧心理由于自行车的稳定性差和无防护设备,骑行者当遇到快速驶过的机动车、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或熙熙攘攘的拥挤人群,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特别是初学骑车者,儿童、老人和妇女,由于他们或是骑行技术不佳,这种畏惧心理会更加明显。这时,有的不知所措,有的慌乱躲避。其主要原因是在畏惧心理的

7、作用下,其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惊惶失措,失去正常的判断和控制能力而发生的。3、离散心理自行车是个人交通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特点和骑行目的,都希望选择一个相对于自己安全、宽敞、方便的出行空间。自行车的平衡要依靠一定的速度来维持,自行车的行驶又是蛇形轨迹,所以自行车在道路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的特点。骑车者各自独行,互相避让,这些都是离散心理的作用。离散心理作用的结果,会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影响行人和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4、从众心理在交通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只要有一个人拐小弯抄近路,就会随后跟来一群人;一个人越线停车,就会

8、有多人跟着学,这就是一种从众心理。人们一般认为,只有自己的行为与多数人一致时,心理上才感到安全踏实。根据研究,从众心理一般受群体数量、意见一致性和是否符合规范的影响。5、注意力易分散由于骑车人出行目的千差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