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ID:42930953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1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2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3页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兰州五十一中张洁通过对《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的多种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直接或间接从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作出有依据的科学评价,以求得学生学习的发展和促进教师施教水平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一种专业技术。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强调信息收集的全而性,不光要听还耍看;不光要看教师的教学表现,还要看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光要看一节课,还要看多节课;不

2、光要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光要看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要看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后的教学反思;不光要看显现的教学行为,更看教学全部过程中的内隐思想等等。这种方法使用一整套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科学地、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真实地、客观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语文复习课我们经常会指导学生做阅读训练。一次听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对学&的答案进行评价时说“木题要求概述文章的主题,你答的内容是正确的,但没有概括叙述。其他同学有概括得好的吗?”同学们很沉默,老师用自己的答案结束了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奋笔疾书,抄下了答案。以往的听课评

3、课,我们会对此类现象大摇其头,抱怨学生“交过多少遍的知识还不会”,但这次听课后,我将课堂上的这一段观察记录详细地展现出来,在与同组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时大家都有所感悟:我们要求“概括”,我们也似乎不厌其烦地要教过学生概括。可是我们对学生说的是“注意是概括”,“概括不可以事无巨细全都列岀来”“你没有概括,某某同学的答案才是概括的”……诸如此类的语言只是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写的内容不是概括”,但“什么是概括?怎样去概括?”学生依然一无所知。学生的茫然无知恰恰是我们缺乏对学生的指导。按照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按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

4、?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运用最有效?可以说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进行“临床诊断”,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观察透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所在及其成因,判断其价值,总结提出具体改进意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成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观察与诊断在教学中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查看学生实际获得的发展,包括知识、态度、学习策略等等。提高教师的专

5、业发展水平,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必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提升。在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学生通过倾听、与教师对话、交流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行为,获得新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可以说,教师的课堂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环境都在影响学生的学习。语文课堂的师纶沟通是极为重要的,有人说“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互动而演绎的一段通向预期目的地的旅程。”所以大多数的语文课堂我们都能看到教师围绕教学目的预设很多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屮,通过问答的方式引

6、导学生、点拨思路。但我们常常忽视了几个问题。课堂上只是教师连珠炮般地提问和学生不假思索地刨答,虽互动频繁且不乏热烈,但仍不能视为有效的沟通、互动。课堂上教师只是与少数几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互动,或只是与学生中的一部分活跃分子在互动,这也不能视为有效的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课堂主体互动的全过程,并在审视过程中探寻互动的质量与机会。看看主体互动的过程中,是否有新的、有意义的内容生成,师生之间的问与答是否都融入了思维的积极活动;看看主体之间的互动机会对于每一位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是否都得到了实现。新的课堂观察系统要

7、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设置对学生学习差异性和内心情感体验关注的维度,力求全面观察到教学经历的全部事件,真实地、深层次地反映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学习风格差异的尊重可以从许多教学细节中反映出来,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思维和表达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真实性任务,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