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 涛

《捞铁牛》教案 涛

ID:42900664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捞铁牛》教案   涛_第1页
《捞铁牛》教案   涛_第2页
《捞铁牛》教案   涛_第3页
《捞铁牛》教案   涛_第4页
资源描述:

《《捞铁牛》教案 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捞铁牛》教案三里红根小学王金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和尚、船舱、拴住、潜到、沉没、绳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1.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2.覆盖式投影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质疑激

2、趣。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你们读了课题,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1)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2)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止第六自然段)(3)可见课文

3、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4)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馅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2.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

4、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3.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4.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3.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

5、,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4.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五、书写生字词。1.师生交流书写生字词应注意的地方。强调:(1)要注意“陷”的写法。右旁是“”,不是“”。同学们回忆一下,含

6、“”旁的有哪些字(陷、馅),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ian和an)含“”旁的有哪些字(滔、稻),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带韵母ao);(2)写“潜”字时要注意右边与“赞”字有点相似,右下是“日”不是“贝”。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教师巡视指导。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陷进、拴住、潜到、船舱、铲到。二、观察图画,引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怀丙和尚、水手

7、、两只大木船、几只小木船、大鼓、旗帜)简单地说说他们在干什么。(怀丙和尚指挥水手们打捞起铁牛。)2.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打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第四、五自然段)哪个自然段写打捞其他铁牛的经过?(第六自然段)三、学习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2.师生交流。(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

8、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①学生读思考·练习3中的这段话。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