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等腰三角形 (2)

13.3.1 等腰三角形 (2)

ID:42898326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13.3.1  等腰三角形 (2)_第1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2)_第2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2)_第3页
13.3.1  等腰三角形 (2)_第4页
资源描述:

《13.3.1 等腰三角形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授课者:陈宁(湛江市第九中学)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提供了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是通过轴对称进行的,借助于轴对称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获得了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性质的证明是将要证明相等的两个角(或线段)置于两个全等三角形之中,这是证明两个角相等或

2、两条线段相等的基本策略之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折叠、剪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2.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2.

3、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四、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五、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六、教学过程设计Ⅰ.课前预习,温故知新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圆,②长方形,③正方形,④三角形,⑤角,⑥线段2、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猜想对称轴的位置.3、填空:-4-(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

4、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8cm,则它的周长是.[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类比得到其轴对称性.Ⅱ.动手操作,导入新课[问题1]利用长方形纸片和剪刀,你能按照教科书P75的图13.3.1的方式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你能说明所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剪出等腰三角形,然后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轴对称性得到等腰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作准备.[问题2]仔细观察自己剪出和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师生活动]教师演示课

5、件,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概括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并汇报交流.学生如果不能发现结论,或者对概括不全面,教师作如下提示: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由此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师生活动]学生互动交流,得出性质1和性质2.教师给出性质的简写形式,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三线合一”的含义是什么,从而将其分解为如下三个结论.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且平分顶角.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且平分顶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反复比较的过程中发现等腰三角形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6、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由特殊到一般,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三线合一”的含义,会将“三线合一”分解成三个命题,体会等腰三角形2的内容实质.[问题3]对于性质1,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你能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2)结合所画的图形,你认为证明两个底角相等的思路是什么?(3)如何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呢?从剪图、折纸的过程中你能获得什么启发?[师生活动]学生根据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互相交流后教师演示课件给出规范的表述.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证明思路,由前面的操作可以得到启发

7、,作出底边上的中线即可构造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投影仪演示学生不同方法证明过程)证明一:如右图,作底边BC的中线AD.∵∴△BAD≌△CAD(SSS).∴∠B=∠C.证明二:如右图,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BAD≌△CAD(SAS).-4-∴BD=CD,∠BDA=∠CDA=∠BDC=90°.[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完整的命题证明过程中,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简捷表述形式的真正含义,会进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间的转换,能从操作实验中发现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体验辅助线的添加与解决问题思路的相关性.让学生在展示运用不同方法证明性质1的过程中提

8、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问题4]性质2可以分解为三个命题.本节课证明“等腰三角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