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

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

ID:42897289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_第1页
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_第2页
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3.1 温度 教学设计.1温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得温度值。2.知道常用体温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温度计的

2、使用。2.难点:体温计的结构及其用法。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四、教学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分钟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1.由两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感受,引出温度概念。课件出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课件)32.出示三杯水,分别为冷水、温水和热水。一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只凭

3、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进而提出有一种工具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课件)【新课教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1)介绍教材“想想做做”实验引入温度计的教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凭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要想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演示“自制温度计”怎样测物体的温度,需要如何改进?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这个小瓶虽然能准确地分辨出两杯水温的高低,但却不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还需要加刻度,缩小体积。2、温度计:温度的测量工具(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

4、质。(2)构造: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和刻度。(3)分类:试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3、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摄氏度。举例说明温度的写法和读法,如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4.7℃读作零下四点七摄氏度或负四点七摄氏度。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会认: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2)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会读:稍后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4)会看:视

5、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课堂小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3、0℃和100℃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3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会认:量程、分度值和0刻线。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会读:稍后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会看: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巩固练习】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的物理量,生活与生产中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

6、___。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的原理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_______;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_____。3.用体温表测得某人的体温是38.5℃,用后没有甩过就又接着测第二个人,示数可能会怎么样?【板书设计】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读作:摄氏度).(3)测量工具:温度计.2.温度计(1)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2)正确使用方法:①看清量程和分度值.②正确放置温度计.③

7、示数稳定后视线水平进行读数.3.体温计(1)特殊设计:玻璃泡与直玻璃管通过很细的细管相连.(2)使用前注意事项:必须把水银全部甩入玻璃泡中.【课后作业】1.认真看书复习本节课的知识,预习下节内容。2.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应习题。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