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温度教学设计

3.1温度教学设计

ID:40360225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01

3.1温度教学设计_第1页
3.1温度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3.1温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科物理授课班级八(1)班教师姓名黄文胜课题名称4.1温度(1)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来进行的,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是本 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来进行的。同时温度问题与热学问题紧密相关,所以本节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温度计和寒暑表,对温度计有粗浅的了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能说出一些名词但不了解其实质。学生第一次接触热学物理量——温度;第一次规范而科学使用温度计;第一次认识温度计原理,第一次认识测量仪器的量程、分度值,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挑战。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

2、活动,布置合适的任务,让学习更有目的性。本节重点应放在观察和动手使用温度计,养成科学规范地操作习惯、正确读取并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教学中需要有正确操作的引导,并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练习时间,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了解并记住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②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摄氏温标的介绍,培养

3、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热水、冷水、红颜色的水、小烧杯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来欣赏屏幕上的几幅美丽的图片,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温度:指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与温度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温度跟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教师讲述:这样的

4、形容非常的粗糙。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课本“想想做做”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为什么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们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新课教学】一、温度计  1.构造:出示温度计提问:毛细管粗些好还是细些好?2.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3.测温物质:水银、酒精、煤油、甲苯学生欣赏学生回答:热现象与温度有关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兴趣学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得内容:玻璃泡,玻璃细管、红色液体(煤油)学生欣赏绚丽景象的同时,提高对物态变化的感性认识,同时感悟了自然之美,在轻

5、松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激起矛盾:对同一杯水结果不同。总结温度,知道感觉不可靠认识温度计各部分名称以及作用引起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温度计内的液体有的是煤油,有的是水银?4.种类: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二、摄氏温度1.单位:摄氏度℃2.摄氏温度的规定:(课件演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3.摄氏温度的记法和读法:比如:12℃、38.2℃、-4℃课本P77自然界的一些温度/℃4、热力学温度TT=t+273K学生练习学生观察结合图4-5,4-6中的几种

6、使用温度计的错误,谈谈他们错在哪里?正确操作时,温度计的液体泡应该放在哪里呢?了解仪器刻度的标注方法掌握温度计的读法和记法认识自然的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摄氏温度的规定。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作业练习册4.1温度计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确定,转变了教学观念,使学生保持了对自然界的

7、好奇,发展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也能互相合作,勇于有根据的怀疑,逐步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在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探究任务。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己能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逐步引导、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级别,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教师应该坚持“变教为导,把学生引向主动探究,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他们主动探究的思路。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或失败,从中感悟物理、自然、社会和人生联系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