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科讲稿:外科感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科感染Surgicalinfection感染分为:内科感染和外科感染.现代感染:分病原微生物感染;和非侵入性感染。外科感染特点:1.需要通过外科手段处理的感染(早期感染可用理疗和抗菌素治疗)。2.外科感染多有突出的局限化表现(感染灶常有坏死化脓)。3.常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病原菌以细菌多见)。4.多由外伤或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所致。分类:一.按病菌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一般性感染或化脓性感染.)有急性感染的表现一致;红,肿,痛,热功能障碍。症状一致;转归一致;局限,吸收或化脓,排脓,愈合.治疗手段一致;特点是:一菌多病,多菌一病。葡
2、萄球菌:为G氏阳性,常驻鼻咽部,皮肤及附属腺体.金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产生溶血素,杀白血球素和血浆凝固酶.常致局部组织坏死,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常致疖,痈,急性骨髓炎,切口感染等.脓液稠,黄色无臭味。表皮葡萄球菌:也引全身化脓性感染,特别是人造瓣膜,人造血管等换置术的移置物感染.链球菌:为G氏阳性菌,常驻口,鼻咽和肠腔.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溶血素和多种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使感染易扩散.但不发生转移性脓肿.常致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炎等.脓液稀薄,量多,呈淡红色。绿色链球菌:胆道感染和SBE.粪链球菌:是胆道,尾炎阑穿孔引起腹膜炎的混合病菌.泌尿道感染等.
3、G氏阴牲杆菌:大肠杆菌:大量常驻于肠道,对Vit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单独致病力弱,多和其他菌种混合的感染。绿脓杆菌:常驻肠道和皮肤.常是灼伤创面继发感染的菌种。脓液淡绿色有甜腥味。变形杆菌:常驻肠道和前尿道.参与腹腔内感染,泌尿生殖系及烧伤创面的感染。脓液稠,有特殊恶臭.对大多数抗生素有耐药性.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G氏阴性菌,常驻肠道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常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一道,引列混合感染.拟杆菌:G氏阴性的专性厌氧菌.结肠中最多,每克大便中含109个,脓液恶臭,涂片为G阴性杆菌,普通培养阴性。可引起浅表和深部脓肿和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等.2.特异性感
4、染:不同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不同;有独特的病理过程;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二.按病程分类:1.急性感染:病程在3周以内,有急性感染表现。2.慢性感染:病程在2月以上,多是由急性期留下症状,迁延或反复发作。3.亚急性感染:居二者之间。三.感染来源: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是通过创口,进入机体生长繁殖致病。2.内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存在机体内,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外时,体内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如:胆管发炎,阑尾炎,皮肤,口鼻咽腔,泌尿生殖系感染,肠源性感染。四.按发病条件分类:1.原发感染:2.继发感染:伤后24小时以上,细菌侵入或愈合过程中发生感染.3.混合感染:4
5、.二重感染:菌群失调交替,在抗感染过程中,原来病菌被抑制,而真菌或耐药菌株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5.条件性机会性感染:体内常驻菌,在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情况下引起的感染。6.医院内感染:感染的发生发展取决于:1.病原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毒力。2.机体自身的局部情况和全身抵抗能力。3.治疗干预措施是否正确及时。毒力:是指繁殖能力,产生的毒素及穿透扩散能力。感染:实际是微生物进入机体后,机体众多防御性免疫力,参加的过程,引起炎症反应,局限化,最后清除的全过程。转归:包括:吸收好转,局限化,炎症扩散,转为慢性。临床常见感染致病菌:一.G氏阳性球菌:常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6、毒素:主要是外毒素;引起高热(弛张热,稽留热型),少有寒战,引起外周血管扩张,面部潮红。休克发生晚,是高排低阻性休克(暖休克)。二.G氏阴性杆菌:常见于腹腔内感染,烧伤后感染,泌尿道感染。毒素:主要是内毒素,引起突然寒战,间隙热型。严重者:体温可不升高,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尿少.休克早发展快,顽固持久.是低排高阻性休克(冷休克)。在全身感染中,还可以表现出三低现象(低体温,低白细胞,低血压).三.真菌感染:常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性或菌群失调。临床过程似G阴杆菌感染,周围血象常呈类白血病样反应。休克发生早。可经血行播散,一般血培养容易生长和发现
7、。四.厌氧菌感染:常见是脆弱杆菌,厌氧链球菌等。常是混合感染,多见于腹腔,盆腔的感染。表现:局部组织坏死,有特殊腐败臭味,全身有寒战高热,休克发生早。致病菌的作用:胞外酶:多种病菌释放出,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等:它们可侵蚀组织细胞。玻璃质酸酶:可分解组织,使感染容易扩散。并且使脓液具有气味,形成脓栓,气泡等。外毒素:是在病原微生物体内产生释放出来,或菌体崩溃产生,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如:溶血毒素:破坏血细胞;肠毒素:损伤肠粘膜;破伤风毒素:作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