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

ID:39470103

大小:274.31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7-04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_第1页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_第2页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_第3页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_第4页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感染--外科学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部分第四节外科感染1.概论2.软组织急性感染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3.全身化脓性感染4.特殊性感染第四节外科感染一、概论(一)感染发生的原因(二)病理(三)诊断(四)预防(五)治疗(一)感染发生的原因1.病菌的致病因素①病菌有黏附因子②侵入组织病菌的数量和增殖速度105③致病菌的作用2.人体感染免疫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感染所引起的损伤不仅来自病原体本身,也可以来自机体的免疫应答不当。3.人体易感染的因素(1)局部因素(一)感染发生的原因3.人体易感染的因素(1)局部因素①皮肤黏膜的病

2、变或缺损②留置血管或体腔内的导管处理不当③管腔阻塞、内容物淤积,使细菌繁殖侵袭组织④异物与坏死组织的存在使得吞噬细胞不能有效发挥功能⑤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水肿、积液,使得吞噬细胞、抗体等不能到达病原体入侵部位,降低了组织防御和修复能力;局部组织缺氧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长。(一)感染发生的原因(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①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②糖尿病、尿毒症、肝硬化等慢性疾病③使用免疫抑制剂、多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接受抗癌药物或放射治疗④高龄老人或婴幼儿抵抗力差⑤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3)条件性感染二重

3、感染或菌群交替症(二)病理1.非特异性感染病理变化是因致病菌入侵在局部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其最终结果如下:①炎症好转②局部化脓③炎症扩展④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结核病:结核杆菌菌体的磷脂、糖脂、结核菌素等引起局部组织比较独特的浸润性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可诱发变态反应、冷脓肿。(考点)破伤风、气性坏疽、真菌感染(二)病理3.器官功能障碍重度感染时,细菌毒素、炎症介质大量产生可伤害人体器官。(三)诊断1.局部症状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2.全身状态轻微者无全身症状,感

4、染重时可有发热、呼吸心跳加速、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表现。3.临床检查波动感是诊断脓肿的主要依据,深部脓肿波动感可不明显,但局部有压痛。4、实验室检查WBC、病原菌鉴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5.影像学检查、局部穿刺等(四)预防1.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2.增加抵抗力3.切断病原菌传播环节(五)治疗治疗原则:消除感染病因和毒性物质(及时排脓、引流),制止病菌生长,增强人体抗感染能力,促使组织修复。1.局部处理:①保护感染部位②理疗和外用药物③手术治疗(切开引流)2.抗菌药物的应用3.全身支持治疗第四

5、节外科感染二、软组织急性感染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一)疖1.病因: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2.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2CM左右,数日后中心处出现脓栓,继而脱落、破溃流脓。3.处理:①早期促使炎症消退②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③抗菌治疗(二)痈1.病因:痈指邻近的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有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糖尿病。2.临床表现:初起小片状皮肤硬肿,其中可有脓点,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随后皮肤肿胀

6、范围加大,多处破溃出脓,疮口呈蜂窝状。(二)痈3.治疗:①局部处理:初期50%硫酸镁湿敷或鱼石脂软膏、金黄散敷贴。成脓时应切开引流,“+”或“++”形切口。②及时应用抗菌药物,可选用青霉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1.病因: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或其他型链球菌等。2.临床表现:先有皮肤破损或手足化脓性感染→患处肿胀疼痛,红肿边缘界限不清,病变附近淋巴结受侵,病变扩展较快,可有畏寒、发热

7、等全身不适,可有毒血症表现。(三)皮下急性蜂窝织炎3.处理①抗菌药物的应用:青霉素、甲硝唑或根据药敏报告选择。②局部处理:早期外用药膏敷贴;切开引流,切开减压(口底、颌下)。(四)丹毒1.病因: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好发于下肢。2.临床表现:①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②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较淡、境界较清楚。③局部有烧灼样疼痛、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肿大④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可成“象皮肿”。3.处理:卧

8、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50%硫酸镁湿敷;全身应用抗菌药物。(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病因:皮肤、黏膜破损→病菌侵入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结的急性炎症。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2.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炎:多见于下肢,皮下浅层可在表皮下见到红色线条,深层者不出现红线,但有条形触痛区。可有全身症状。急性淋巴结炎:先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重者可有全身症状。(五)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3.处理:着重治疗原发感染。急性淋巴结炎未成脓时,可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