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84632
大小:1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杜甫诗三首——石壕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2)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3)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炼的语言。(2)、合作探究与课外拓展共提高。(3).背诵研讨和表演相结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2)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设计
2、思路《石壕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石壕吏乘夜捉人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诗人一向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但当前这场战争是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敌当前,人民理当为此做出牺牲。从这一角度考虑,他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又是对统治阶级爪牙残暴行径的揭露和控诉。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疏通研读诗歌---揣
3、摩模拟人物心理---再现情景短剧表演—拓展延伸改写文章”层层深入,体味诗歌的内容、人物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对话,实践与写作的结合达到对文本的深透理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讲杜甫与轿夫的故事二.走近作者三.朗读疏通,把握文意1.四读诗歌(听读,自读,分组读,集体读)2.分组合作,理解诗句(每六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安排全员参加,借助课下注解及我们掌握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标记。)3.字词解惑(由某小组成员提问,其他小组同学解疑,如有疑
4、难教师帮助)4.准确翻译我能行四.讨论探究,研读诗歌1.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原文回答)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2、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文围绕那两个字展开的?如何展开的?(理清故事情节)3.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4.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5、为何连这样一个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过?明确:特殊的时代造成的,并介绍时代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
5、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再现情景,短剧表演课前安排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参加表演,其他同学评价打分。(提示:差吏是在一直静听老妇的苦啼申诉而没有怒呼咆哮吗?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六.小结艺术特色 1.明暗结合,藏
6、问与答 2.剪裁精当,寓情于事 七、学生自主质疑,深入理解诗意,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诗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谁? 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4.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先让学生分
7、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5.官吏为何夜间出动? 6.老妪自请从役,她当时是怎样想的?八.拓展延伸1.老妪被抓走后,老翁回来了,一家人会怎么样?第二天告别时,老翁又会怎么做,怎么想?2.如果你是那个官差,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3.现代社会的和平和平呼声八.作业1.改写文本(短剧或者记叙文)2.推荐阅读《新婚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杜甫诗歌的“诗史”特点.3.查资料看看中国的钓鱼岛问题,交流观点。《石壕吏》教学设计永
8、登县苦水镇南峰初级中学巨芳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