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ID:4287987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1页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2页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3页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课前(约8分钟):蓄势花絮:桃源文化1.歌曲《世外桃源》(片断)2.电视剧《桃花源记》(片断)3.3D动画《桃花源记》(片断)4.品读《桃花源记》(片断)……引语:★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几位助教老师来协助我给大家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激情导入:桃花美景醉人心,桃源文化传千古,这节课就让我们随同陶老先生再一次走进他的《桃花源记》!上课(约25分钟):情景再现:请欣赏践离老师朗诵《桃花源记》。温故知新:组内自查+对照纠错请同学们依据所学,完成下面1——4题: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

2、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朝代)著名诗人,本文写作时正值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之际。2.解释下列词语:属:类。要:通“邀”,邀请。扶:沿、顺着。及:到。3.翻译下列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本文写了一个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自查全对的组,请举手示意!(鼓掌)品读鉴赏:自读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导学: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来组织写作的,那就让我们跟踪渔人和他一起品味欣赏桃花源那醉人的美景吧!一、发现桃花源:★

3、(请同学们自读思考如下问题,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幽美)3.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后文描写桃花源的景色作了铺垫。二、进入桃花源:★(请同学们自读思考如下问题,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5.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4、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6.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生活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7.其中描写桃花源里的老人和小孩神情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三、拜访桃花源:★(请同学们自读思考如下问题,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8.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为什么“大惊”?因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从来没有见过陌生人。9.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5、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10.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避秦时乱。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为什么要“皆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12.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害怕世人会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四、再寻桃花源:★(请同学们自读思考如下问题,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13.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再去寻找桃花源时,却“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

6、这样写的目的是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境界,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是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一个地方。主题探究:★(请同学们自行思考,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15.陶渊明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其用意何在?本文作者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意在表达自己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动荡、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品读鉴赏就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完成一组拓展训练:拓展阅读:★(请同学们自读思考完成1——3题,如有疑难,请组内探究。)【甲】《桃花源记》原文。【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7、,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解词(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       (4)自是数年之后参考答案:(1)整齐的样子。(2)交错相通。(3)有的人。(4)这或此。2.翻译下面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参考答案:(1)(他们)问(渔人外面)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

8、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