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谛哲理

浅谈二谛哲理

ID:42871789

大小:1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3

浅谈二谛哲理_第1页
浅谈二谛哲理_第2页
浅谈二谛哲理_第3页
浅谈二谛哲理_第4页
浅谈二谛哲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二谛哲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二谛哲理二谛是佛法的纲要,圣龙树中观学始终围绕这个主题来说明诸法性空,求其自性不可得;设二谛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体现诸法的实相,如不假二谛入观,说“空”义就难以理解。二谛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法,是一法上的两种性质,并非对立的两个东西。佛教认为,宇宙事物虽万别千差,但用二谛统摄便可概括无遗。二谛功用如此殊胜,当出自何处?《大品》云:“菩萨住二谛,为众生说法,为著有者说空,为著空者说有。"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一切经典不出二谛的范畴。若明二谛,则众经一目了然,故学佛者当习二谛,二谛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我们学习佛

2、法必从二谛入门,于屮体会法味,然后依教修证,方不负佛祖阐教弘宗的本怀。只有正确理解二谛,才能正观诸法,正确运用二谛,方可证悟诸法的实相;如是者,是为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涅槃解脱。二谛是对凡圣所见的一个总结,由于智慧有浅深,所以各见的谛理就不同。所谓二谛,即世俗谛与第一义谛。印顺法师说:“谛是正确真实的意思。真实有二:一、世俗谛:世是时间迁流,俗是蒙蔽隐覆。如幻缘起的一切因果法,在迁流的吋间中,没有自性而现出自性相,欺诳凡人,使人不能见到他的真实相,所以名为世俗。二、第一义谛:第一是特胜的智慧,义是境界,就是特

3、胜的无漏无分别智所觉证的境界,名第一义;或译胜义。世俗是庸常的、一般的常识心境;胜义是特殊的、圣者的超常经验。或者可以这样说:第一义即实相,实相中超越能所,智如境如,寂然不可得。第一的谛理,名第一义谛。佛在世间说法,不能直说世人不知道的法,要以世间所晓了的,显说世间所不知的,所以说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等等。不过,一般人所认识的,常有一种错误的成分,所以必要在此世俗的一切上,以特殊的观智,去透视世俗的颠倒所在,才能体验第一义。所以,佛说法有此二谛:一是世俗的事相,一是特殊的谛理。依世俗而显胜义,

4、不能单说胜义。谛是正确与真实。然二谛是一真实?还是二真实?假使唯一真实,为什么要说二谛?假使二真实,这就根本不通。诸法究竟的真实,不能是二的,真实应该是不二的。要知世俗是虚妄的,本来不足以称为谛的。世俗的所以名谛,是因一切虚妄如幻的法,由过去无明行业熏习所现起的;现在乂由无明妄执,在乱现的如幻虚妄法以上,错误地把他认作是真实。他虽实无自性,然在凡夫共许的心境上,成为确实的。就世俗说世俗,所以叫世俗谛。如以这世俗为究竟真实,那就为无始的妄执所蒙昧,永不能见真理。”世俗是指世人直观万象,但见其表面,不达实际,也可说

5、为凡夫浅见。因为只经眼见现前纷呈流变的万法,便盲目地执为实有,如瞎子摸象,执一处而口谓已知金象,然而于象的整体及相貌则无由明了其究竟如何,凡夫指诸法为真实也是如此,故名世俗。世俗谛虽是凡夫的常识,然在凡夫共许的心境上,有它相对的正确真实性,故名世俗谛。所谓第一义谛,是从诸法的实际讲的。纵观诸法纷然而各有其自体,然如是诸法皆从缘生,即由条件和合而生,推究其源当体空无自性,纯是幻生幻灭。但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幻生幻灭,绝不是否认现象的存在及其功用,只是从诸法自体中求其实在性终不可得而说的。于其当体而观,空,有宛然一

6、如,绝诸心思言语,超特殊胜的境界即时现前,亦即了达诸法实相非相,这是圣人的悟境,具有绝对的正确真实性,是名第一义谛。宣说二谛的意义在觉悟一切迷情,所以二谛是依现实而谈其幽旨,应知二谛乃是方便假设,不思议的性空幻有的道理藉以而显。故此二谛是彰屮道实相的玄谈,亦为此对治众生Z偏病而设的教药。我们知道,宇宙万法都是随着本然规律而生灭无常地变化运动着,这个过程看来似乎很寻常,没有什么奥秘,如不细加观察体悟是不会发现什么问题的,其实这屮间已含有不可思议的现实妙理。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一般人都从事物的现

7、象去看待去分析,也就是说主观片面地从各个角度认识事物的实质,这样就容易生起种种执著,异说纷纭。佛陀正是面对现实,为对治众生病而把自己所证得的诸法实相理,随众生根性分为真俗二谛,方便教化。因为实相Z义离言绝和,又寓于诸法Z屮,众生不解,所以若不依俗谛而说,众生则无由悟解第一义谛,由此明确二谛是方便相待而安立的。安立二谛的目的,是为了显示一切法空的道理,使一切众生以此阶渐而悟法性空寂,修证佛果。《中论》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说:“若

8、不正观空,钝根则口害”,“缘起性空”的学说由斯而立。口然界的生物和人为的一切法都是缘起的存在,如花树等的生长,离不开土、肥、水、种、阳光、空气等缘;一座房室的建成,离不开砖、瓦、木、石、人工等缘。砖、瓦、木、石等缘各有自相而无真实的体性,把它们合起来便成为一栋房子。随着时间的迁流,它不断变异,待到众缘瓦解时终归坏灭,这就叫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说因缘生诸法,即名Z为缘生,而能生Z缘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