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01815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中国画哲理与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画哲理与观念: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长期以西方绘画理论为基础的艺术教育,使得从事中国画学习的学生在绘画的理论意识上已根深蒂固。在对中国画的观察方法上基本停留在西方的透视观念上。本文通过对中国人“看”的心理和哲理以及观念的分析,试图解决自己在从事中国画的学习中常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中国画;看;仰观;俯察;以大观小;天人合一 []:J2[]:A []:1002-2139(2012)-09-0112-01 一、中国人对“看”的哲理和观念。 (一)从汉语中有关“看”的词汇来了解中国人“看”的哲学。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看”有这样的解释: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②观察并
2、加以判断③访问④对待⑤诊断⑥照料等。可见中国人的看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线接触,它涉及人的主观思维判断,社会活动和理性的分析,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科学来分析中国人的“看”。在意思的表达上“瞅”“窥”“瞄”“望”“眺”“视”“盯”等都与眼睛有关,在不同意识的影响下物体反映到人脑中的情感表达。除此“看”还有多种不同类别,不同方向,不同情感的“看”。从中国的词汇来看是多视点的看,全面的看,“面面观,步步移”的看,宏观微察,从内到外的看,完整地看到肉眼、慧眼、天眼、千里眼、法眼、佛眼、心眼及其进入的境界的看,因此,不同的看导致不同的艺术境界与心灵天地。 (二)以大观小的中国绘画
3、观念。 以大观小是中国画家主观认知客观的一种方式和基本观念。体现在观察和思维活动之中,是传统精神在中国画领域的具体运用。在中国画论中将“以大观小”解释为是对事物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摆脱现实的时空观念的限制和自然属性的制约,追求绘画表现的自由,是一种整体的意识和文化的境界。可见“以大观小”的绘画理论,关键在于画家能动性的发挥和画家审美心理的境界。这就要求画家在创作时要胸怀整体,无论画家所描绘的对象有多么的高远深大,与广漠的宇宙相比,也还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中国画家具备“以大观小”的基本观察能力才有了在绘画时主观表达客观的思维活动将自然社会的和谐精神融为一体,赋予画面,将有限的视野精华纳如
4、合情合理的性情抒发。“以大观小”的观念,即体现了对客观的尊重,又显示了主观精神,避免了现实中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不足。 (三)中国人看的方式:仰观与俯察。 仰观与俯察在最早封建君主统治中也有所体现,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来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在这里也体现着中国古代“观察”之道。 在古代诗词中有关于仰观、俯察的很多,仰观
5、俯察或目对自然,而徘徊上下视点不断的飘动,以尽诗人对自然的爱戴之情。实际上俯仰都不是观上看下的简单方式,而是用自己的心灵编织一张天地的X,反映的是一种远逝的精神气质。嵇康有诗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俯仰之说带来了重视心灵远游的美学风气,俯仰是人生超迈境界的显现,从容人生,逍遥周流,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审美关照方式。“仰讯高云,俯托轻波”;“仰落惊鸿,俯瞰渊鱼”,这里面所说的“俯仰”中含有一种“神游远观”的思想。[1]俯仰是视点的无限扩大,它要求人们不要斤斤于物象和沉溺于个人身世的叹息中,不要为自己多处的狭小的空间所局限,让精神腾挪开来,以达到“大人游宇宙”的境地。中
6、国画的形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将万物与人心相应的天人合一之形。自然界充满画家的心境,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观察人生、自然都可以获得其中的玄妙。 (四)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命题。是对自然与人生整体的全面的观察与理解。 天,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崇高而又神力无比的,是一个包含天地及宇宙万物的概念。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古老的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靠农业为主。衣食无忧的生活是先民们心里共有的欲求和理想。“天”通过雨、雪等方式给人们提供赖以生存的水源,“地”能给人们长出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桑麻,所以先民依赖天地就能生存
7、。因此,由于生活、生存的需求人们产生了对天地的期望与崇拜。但是当人们遇到大旱或洪涝而带来的大灾之年生活就没有了保障,生存受到威胁所以就对现实的无奈化为对“天”的寄托与崇拜。 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下立足于“地”,上敬奉于“天”。人在天地间修养生息,人是社会的人,人应该是做人,为人处世。人为万物之本,亦为万世之主,做人是一种态度,也是一门学问,学会如何做人,则人生无忧。如果想学做人,应先学会立足于“天地”之间。人立足与天地之间应将自己的思想与做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