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

ID:28520428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0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_第1页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_第2页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_第3页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_第4页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一直以来,对中国画创新的研究,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核心课题。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得如何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逐步深入。紧紧把握当今时代屮国画创作的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传统绘画知识来探索屮国画创新的正确发展方向。关键词:创新;传统;融合;程式;笔墨;意境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28-0221世纪是不同领域都在急速发生创造性融合的时代,不仅仅政治和经济是如此,屮国画领域同样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变法革命”的呼声。屮国画的创新是个时髦的无处不在的指向,因人人言创新,实则已沦为弥久而不新的U号。然而激进的现代派,以

2、创新为号召,又总是以头破血流告终,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权衡创新的“度”。我以为在对于传统和现代绘画艺术元素的挖掘中,需心手双修,积发并重。做到重视过去、立足时代、指向未来。一、重视过去:即深入传统,提倡传承笔墨、程式、意境(一)笔墨传统型中国画在形式与表现上主要依靠对古典绘画尤其对文人画的继承借鉴和写生观察。它赖以存生的基础首先是传统笔墨功力,临摹历代大师作品是最重要的学习笔墨过程。博采各家,遍临名作,融汇贯通而又独出心裁,就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中国画笔墨内涵深厚,临摹是掌握其诀窍的快捷方式,当可断言,单凭个人聪明而不愿通过临摹学习的,绝无可能有大成就。中国画笔墨是以笔为主,是指具备高度生命

3、力的优质线条,它是从中国书法借鉴过来的。虽然屮国画有很多笔法不同于书法,但是重要的线条仍以中锋笔法为依归。现在以人体由骨骼与血肉所组成作譬喻,笔墨就相当于骨骼与血肉。它等于说强劲优质的线条相当于人的骨骼,支撑全身。因此中国画的笔墨也该是具有整全感的有机组织,笔与墨相互之间有极紧凑的各种阴阳变化。笔墨是中国画的安身立命之本,笔墨不仅是视觉形式和技术规范,笔墨还是屮国画的精神内容。笔墨二字,笔在先,用笔是关键。观我恩师高卉民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用笔用墨无不显示出其对传统笔墨技法至臻化境的感悟。其用笔多以中锋骨法用笔为主。善以?0墨之法,亦有率勾,下笔剽悍老辣。似信手拈来,又顺理成章。举重若轻,

4、挥洒自在,率意而不见潦草,恭谨又不失松灵。同吋引山水画皴檫之法入花鸟画。使得其北方题材屮的虬枝劲草苍劲坚韧,充满了高节不屈的品格,法为心用的态度正体现了其对传统美学理论精深的见解。(二)程式我国的传统绘画具有较为突出的程式化特征。它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眼中的世界,体现出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程式符号的显示,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关于“自我”的隐喻性A涵,程式符号传达的信息,有时被它的形式掩埋,这是因为程式符号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规则,它可以“复制”,复制前人的符号形式而相异于前人的隐喻。谈到中国画程式的传承,就不能不提到程式化符号的“宝库”一一画谱学说。程式由草创到成熟、由粗拙单一渐趋丰富完美,表

5、现出由简到繁、由繁到简、亦简亦繁的螺旋式发展轨迹。而影响最为普遍的莫过于分门別类详尽、理论图式并重的《芥子园画谱》。画谱学说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中国画程式化体系的高度成熟。它不但总结了前人程式化的成就,也便于了后学者对程式化符号的深入研究。惟有谱学的出现才真正剖析解构了中国画形式规律最基本的“细胞”一一程式。举凡历代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无不是从“画谱”入手冰得到程式化的原初图式。(三)意境屮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例如齐白石的绘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

6、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也是作品不朽的原因。老舍曾请白石老人作画,并要求以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画面如何才能反映此句诗的意境呢?老人思考了好多天,终于画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作品。看过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折手称绝。画面以淋漓的水墨画出了山峦映衬的山涧,乱石中清泉涌出,6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作品使人们自然地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6尾活泼的蝌蚪自然地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着无数的青蛙。由山泉和蝌蚪便联想起青蛙和蛙声,联想中蛙声又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以虚写实,画屮体现了深邃的意境。另细品高卉民先生的画作,绝不是追求空虚和寂寞,而是以静观动,动静相宜中表

7、现生趣。高卉民先生往往从生活中被人忽视的杂花野草中发现美,鉴于这种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中的艺术创作冲动,我们更多的读到的不仅是荒寒意境,而是体味出一种于荒寒中追求意趣的境界。在《塞北雪寒》中,高卉民先生完全用焦墨表现,着意于把握笔头蘸水量的多少,熟练地掌握运笔的快慢疾徐,轻重强弱,既有感情的充分宣泄,又有高度的技术技巧。大家都了解焦墨表现主要是是不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用笔”,既可痛快肆意地表达情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