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37667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1
《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对策摘要: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有: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提供广阔的阅读平台,引导阅读的深入等。这些策略将是使高一新生继续保持或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语文学科终身学习基础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初中生刚一进入高中,普遍感到语文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是那些原来靠课堂听课、考前复习就能取得髙分的同学,更觉得阅读能力跟不上教学要求而出现成绩大幅度下降的状况。因此,对语文学习也缺乏在初中时应有的热情,甚至失去信心。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局面,势必影响到学生
2、对语文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遏制高一新生语文成绩滑坡趋势,探究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成为高中老师必须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一、高一新生语文阅读现状我们曾对高一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发现,目前学生阅读方面存在“三不”现状。(1)不知读什么。学生很少接受过如何选购书籍和选择电视栏目的指导,当他们接触到书或打开电视机的时候,要么随心所欲,要么无所适从。他们阅读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影视作品,很少接触原作品阅读,更遑论深入阅读原著了。(2)不懂怎么读。大部分学生家里除老师要求购买的为数有限的经典文学
3、作品外,没有其他的语文刊物,他们的课外阅读既没有素材保证,也没有时间保证,基本没有形成阅读习惯。(3)不明阅读的意义。学生能感觉到阅读有作用,但具体在什么方面起作用,作用有多大,就说不具体了。种种情形告诉我们,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二、高一新生阅读现状分析分析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三不”现状,我们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繁重的课业与学科的学习特点相冲突学生进入中学后,课程更多,难度更高,作业量更大。学生在题海中艰难地“跋山涉水”,疲惫不堪,看课外书的时间极其有限,很容易就打水漂。新教学大纲要求阅读
4、总量不少于300万字,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即使想完成它,也会有“难于上青天”的畏惧。更何况,语文的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阅读热情需要不断鼓励和促进。1.教师和家长对学科的认识偏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改版)》的“教学目的”中也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
5、,形成健全人格。”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长以及部分老师却片面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只重考试,只求成绩,认为只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语文工具就足够了。作为家长,不去引荐孩子阅读,不去关注语文学科对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作为教师,不能花大力气重视开展阅读活动的成效,为活动而活动,或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摆摆样子,草草收场;作为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触摸到经典课文的内核。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的人文功能,在各方面的忽视中丧失殆尽。3•快餐文化和娱乐文化的日益渗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袖珍小说、卡通电影、漫画作品、搞笑
6、节目等轻松活泼的阅读形式充斥文化市场,在书、报、影视等媒介中遍地开花,形成一股强势弥漫开来,都市功利浮躁的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娱乐性和功利性等短视行为,大大影响了学生阅读的深入。三、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对策1.通过制订阅读的计划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1)确定阅读篇目内容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我们除了将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书目向学生介绍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印发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阅读书目和报纸、杂志篇目及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及影视栏目名称,扩大阅读视野。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
7、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杲旨。(2)制订阅读时间进度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防止学生因兴趣转移或课余时间不足而半途而废,为了避免学生因单纯追求情节而盲目冒进,我们把每天的阅读内容及阅读数量分解到具体的字数。同时,把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每周抽出一节课安排阅读。这样对阅读时间和进度作统筹安排,有利于化整为零,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中较轻松地完成阅读任务。2.通过教给阅读的方法凸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1)阅读应掌握“法”介绍浏览、速读、精读和圈、点、批、画、摘抄要点、制作卡片、查工具书、写
8、读书笔记等常见的阅读方法,指导欣赏各种文学样式的相应方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法可循,依法导读。(1)阅读须坚持“积”积累语文教材中那些散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这些诗句进行品味、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