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

ID:42834519

大小:119.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1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_第1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_第2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_第3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_第4页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点——李思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动态几何探究——动点问题舒兰市第二十三中学李思明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动态几何问题的基本类型2.掌握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典型例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体会代数和几何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感知数学的运动之美。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掌

2、握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动点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图形中的点、线运动,构成了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动态几何。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发生变化的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二、例题探究1.点在三角形上的运动如图在Rt△ABC中,∠C=90°,AC=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

3、点B出发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将△PQC沿BC翻折。点P的对应点为点P'。设点Q运动时间为t秒,若四边形QPCP'为菱形,求t的值。解:若四边形QPBP'为菱形,t=2秒;理由如下:∵∠C=90°,AC=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45°,∵点P的速度是每秒√2cm,点Q的速度是每秒1cm,∴BP=√2tcm,BQ=(6-t)cm,∵四边形QPBP'为菱形,∴PQ=BP,∴△BP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Q=√2BP=2tcm,∴2t=6-t计算得出:t=2;即若四边形QPBP'为菱形,t的值为2秒.2、点在四边形上运动已知:如图,在平面直

4、角坐标系xOy中,A(4,0),C(0,6),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长方形OABC移动一周(即: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1)写出B点的坐标(___);(2)当点P移动了4秒时,描出此时P点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解:(1)由矩形的性质,得CB=OA=4,AB=OC=6,B(4,6);故答案为:(4,6);(2)由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长方形OABC移动一周(即: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点P移动了4秒,得P点移动了8个单位,即OA+

5、AP=8,P点在AB上且距A点4个单位,P(4,4);(3)第一次距x轴5个单位时AP=5,即OA+AP=9=2t,解得t=4.5,第二次距x轴5个单位时,OP=5,即OA+AB+BC+CP=4+6+4+6−5=2t,解得t=7.5,综上所述:t=4.5秒,或t=7.5秒时,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3、点在抛物线上运动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1经过点A(4.-3),顶点为点B,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l是过点(0,2)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过P点作PH⊥l,垂足为H,连接P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的坐标。(2)①当P点运动到

6、A点处时,计算:PO=_____,PH=_____,由此发现:PO_____PH(填“>”、“<”或“=”);②当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猜想PO与PH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1)抛物线y=ax2+1经过点A(4.-3),将该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得-3=42×a+1,解得a=-14,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4x2+1,则顶点B的坐标为(0,1)。(2)①5;5;=。②PO=PH。∵点P在抛物线上,∴设点P的坐标为(m,-14m2+1),则H点坐标为m,2,∴PO=PH=∴PO=PH三、课堂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AD=2cm,点E从点A开始,沿射线

7、AB方向平移,在平移过程中,以线段AE为斜边向上作等腰三角形AEF,当EF过点C时,点E停止移动,设点E平移的距离为x(cm),△AEF与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cm2).(1)当点F落在CD上时,x=;(2)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设EF的中点为Q,直接写出在整个平移过程中点Q移动的距离.(用几何画板演示整个的运动过程)解:(1)如图1,∵点F落在CD上,△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D=DF=2cm,则AF=AE=2√2cm∴x=AE==4(cm),故答案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