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826040
大小:19.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教案《水调歌头》西培中学郭海芳2017年3月31日星期五第五节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词的内容。2、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熟读并背诵这首词。二、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熟读并背诵这首词。三、教学设想一)导入新课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是中秋佳节,人们这种思亲更切。北宋词人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了在中秋之夜对胞弟子由的思念之情,也写了他从抑郁忧伤中解脱出来的心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此文,从中体会作者这种情感。板书课题《水调歌
2、头》和作者苏轼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苏轼和题目,可补充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4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
3、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介绍本词的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
4、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四)教师指导学生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并注意字音、词节凑以及轻重音。2、学生齐读这首词。五)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词的意思,从整体上把握词的内容。教师通过巡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六)阅读欣赏(通过理解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欣赏上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开头的两个问句表达词人对明月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写作背4景理解含意。1、2、第5至7句写出词人怎样的心理?哪些词写出这种心理?2、第8、9句的“人间”暗指什么?这两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
5、心境?3、概括上片的大意。学生小组讨论明确:1、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2、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亮的皎洁,把那件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竞争激烈,难以容身。两个词:“欲”和“恐”。3、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写出作者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也是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4、上片大意:叙述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
6、,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二)欣赏下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转”、“低”写出怎样的情景?作者问什么会“无眠”?2、第4、5句表达词人怎样的心情?3、理解第6至8句的意思。4、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5、概括概括下片的大意。4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小组讨论明确:1、“转”、“低”暗示夜已深沉。“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2、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事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3、从人至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7、4、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5、下片大意: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七、学生在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上熟读并背诵这首词。八、让学生听或跟唱《水调歌头》这首歌。这一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和词的音乐美感。九、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苏轼词的上片大意:叙述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词的下片大意: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